眼下,大明的兵力主力已去了北方,接下來就是執行攻擊遼東的戰略部署。而在漢城,汪文的手中兵力僅僅只有數千人而已,這些人壓制漢城包括周邊的幾個州縣是沒有問題的,可是要拿這些兵力去平定地方卻是遠遠不足。
再說了,就算不了汪文有這個能力,他也絕對不能這么做,一旦抽調全部兵力去解決這些問題,那么漢城就空虛了。漢城是朝鮮的王都,更是朝鮮中樞所在,假如大明把控制漢城的兵力調至地方,那不就等于放棄了漢城?
一旦到那時候,萬一有一些人跳將出來,打著所謂清君側又或者恢復李氏的旗號攻入漢城,他汪文又拿什么來壓制?
可不動漢城的部隊,汪文又能調動哪里的部隊呢?難道說要向平壤那邊求助?想到這,汪文立即就否決了這個想法,平壤那邊的部隊也是絕對不能動的,遼東戰略決策已定,總不能在這時候調回兵馬去平定朝鮮地方吧?假如朝鮮的明軍無法按計劃出兵,那影響的是整個遼東戰場,這樣導致的后果別說是汪文,就連黃滔渙也是承受不起的。
可是任其不管?汪文也不能這么做。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朝鮮地方的這些苗頭必須盡快壓制下去,要不會給大明在朝鮮的統治帶來極大危害。
原本,朝鮮國中對于大明取李氏而代之的反對聲音就不小,一旦大明不盡快出手解決問題,那么朝鮮地方勢力必然會以為大明沒有能力控制朝鮮,以朝鮮人得寸進尺的性格,天曉得他們接下來會如何干?
再者,還得說到遼東戰略部署,遼東之戰是大明今年最重要的戰略目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朝鮮作為遼東之戰的一個重要后勤基地,朝鮮亂了,對于之后的計劃展開會有什么影響也是不言而喻。
所以無論如何,地方這些亂局必須解決,可面對現實,汪文又不由得兩難起來。
“如果朱帥在的話就好了……。”突然間,汪文居然想起了朱一貴,這位打仗一向不按常理出牌,靠著手上幾千人就橫沖直撞,直接由南港打到漢城,用十日時間就解決朝鮮問題的大明名將。
假如朱一貴在,汪文就無需如此困惑,也許把手中的軍力撥出一半交給他,再加上那些或許可堪用的朝鮮人,以朱一貴的能力一定可以平定朝鮮地方之亂。
但是朱一貴眼下早就不在朝鮮,算算時間他應該從北海道啟程前往新明了。想到這,汪文心中不由得感慨起來。
“地方之亂必須平定,崔大人!”
“下官在!”崔錫恒連忙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