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祝的目的達到自然也就不再說什么了,隨后就講起了蒙古那邊的情況。
“王爺,西邊鄂爾泰不尊圣意,隱隱已有反心,還請王爺小心在意才是。”
“反心?怎么?難道鄂爾泰打算自成一統?簡直就是笑話!”一聽到鄂爾泰的名字,怡親王心頭就冒起一股怒火。
遼東之戰,雖說怡親王除了地盤的損失外,人員并未有太多損耗,而且也算是全身而退。
只是,讓怡親王心中不甘的是在蒙古的鄂爾泰非但沒有出兵救援自己,反而以明軍進攻蒙古的理由拒絕發兵。
在怡親王看來,大明由山西進入蒙古的確是牽制了在蒙古的鄂爾泰,可是僅僅以此理由簡直就是笑話。
蒙古可不是山西,更不是遼東。鄂爾泰在蒙古的精銳有約十萬人之眾,如果加上蒙古各部的兵力,調集二十萬人也不算話下。何況蒙古草原廣闊,蒙古人騎射縱橫,就算打不過以退為進和大明周旋并不算難。
再者,大明出兵蒙古明眼人都能瞧得出來是為牽制而已,并沒有直接拿下蒙古的用意。如果鄂爾泰真心忠于朝廷的話,完全可以以部分兵力和明軍周旋,親自帶主力入遼東支援怡親王。
可是,鄂爾泰卻沒這么做,就連怡親王派人要求鄂爾泰調撥部分糧草支持他對方也未有回音,這分明就是沒把他看在眼里。
“鄂爾泰的事暫且不提,眼下糧草一事的確迫在眉睫。”怡親王按捺著怒火,暫時把鄂爾泰不臣之心放到一旁,要知道眼下鄂爾泰雖然是清臣,可實際上已不聽調遣,分明以軍力割據蒙古,就算怡親王心里再惱,他暫時也拿他沒有辦法。
“當年太祖在遼東起兵,如此艱難也過來了,如今我大清雖丟失盛京,但以實力而言卻遠不是太祖之時能比。”怡親王先說了這么一句話,以鼓舞在場諸人士氣。
見眾人目光望向自己,怡親王道:“諸王府貝勒府的奴才之事需處置,可如何處置還需商榷,眼下關鍵還是糧草。老大人,您在黑龍江多年,這野女真的情況應該了解吧?”
“王爺,您的意思是……?”托留的眉毛微微一挑,神色有些凝重。
“老大人猜的不錯,自我朝入關前,太祖太宗就掠野女真為其所用,從而創建八旗,眼下國朝危難之時,我部已退至于此,本王的意思是可從野女真處下手,一來積蓄力量,二來獲得資源,三來也可以借此重整關外八旗,爾等覺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