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地攻城顧名思義就是挖掘地道攻城。
其實在攻城中挖掘地道的戰術古就有之,只不過那時候的穴地攻城只是通過地道從城外抵達城內,把城外的兵力神不知鬼不覺地在守城方眼皮底下搬運到城內某處,然后再在關鍵時刻趁其不備里外合擊,一舉拿下城池。
這種攻城法在古時運用廣泛,也曾起到顯著效果。可要知道戰爭是不斷進步的,隨著這種手段的推廣,守城方也琢磨出了防御辦法。最好的辦法就是查看城中的井水水面波動,一旦井水下沉,那么表示城外就在挖掘地道導致水土流失。
又或者在城中幾處挖土,然后埋一個大水缸進去,通過水缸去聽地下是否有什么動靜。這種方式在老的抗日電影中有所體現,一個滿面橫肉,留著衛生胡的小日本鬼子中隊長躲在縣城里,天天鬼鬼祟祟把耳朵伸到掩埋的大缸邊上聽動靜,膽戰心驚地害怕城外的八路挖地道打進城。
而明軍的穴地攻城卻和上述的有所不同,明軍采用的穴地攻城其實是爆破作業,也就是先挖掘地道神不知鬼不覺地把地道挖到城墻底下,然后再把火藥運進去直接爆破。
這種攻城法在原本的歷史上是太平天國所創,太平天國戰武昌,打金陵的時候就是依靠這種穴地攻城的方式拿下城池,而朱怡成當年同樣采取了這樣的手段,打下了杭州和南京城,而現在楊勖故伎重演,要以此手段攻下烏蘭烏德。
穴地攻城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讓對方提前發現,所以在決定用穴地攻城法打烏蘭烏德的時候,楊勖并沒有停止對烏蘭烏德的進攻。只不過現在的進攻更多的是用來吸引烏蘭烏德的守軍,為穴地攻城戰術做掩護。
土木作業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況且烏蘭烏德的城墻堅固異常,穴地攻城的機會明軍只有一次,楊勖必須確保成功。
十天后,在明軍工兵的努力下終于完成了穴地作業,明軍挖了足足三條地道,由城外五里左右的地方直接挖掘到烏蘭烏德的城墻之下。
等明軍的土工作業完成后,烏蘭烏德的守軍依舊沒有發現明軍的動作,這讓楊勖大松了口氣,接下來楊勖下達了盡快搬運火藥進地道的命令,趁著夜色,明軍士兵一個個小心翼翼地把裝滿了火藥的箱子通過地道搬到了烏蘭烏德城下,等到第二天天蒙蒙亮的時候,忙活了一夜的明軍終于把數千斤火藥全部埋設好了。
天剛剛亮起,明軍就開始沖著烏蘭烏德打炮了。隨著炮聲響起,格里高利來到城頭視察防線,同時安排軍隊以應對明軍即將而來的攻城。
這些日子,明軍幾乎每天都是這樣,先是一陣炮轟,然后派出步兵攻城。步兵被守軍打退后,明軍再是一陣炮轟,然后繼續攻城。
你來我往,每日這樣的動作要重復三四次,格里高利早就摸清楚了明軍的習慣,在他看來明軍這么做根本無濟于事,因為固若金湯的烏蘭烏德根本就不是明軍這樣能夠打破的,明軍這么干除了在烏蘭烏德城下丟下幾具尸體之外討不了什么好處。
不過格里高利對于明軍這樣死板的進攻方式卻是樂于所見,因為明軍越是這樣,他們越是不可能拿下烏蘭烏德。而且隨著天氣的逐漸變冷,這嚴寒馬上就要來了,等到那時候就是明軍的末日到來了。
“閣下,下雪了”剛來到城頭,格里高利還沒來得及視察城防,身邊的副官欣喜地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