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朱怡成對西域各族知之甚深,這些各族不同于漢人,對于中原政權本就沒什么歸屬感,等到那時候大明無論采取什么手段都不合適,更不用說原本朱怡成就不想那么做。
藏地的情況比西域稍好些,可真要說起來其實也好不到哪里去。保住策妄阿拉布坦在短時間來看能夠對滿清形成牽制,可從長遠角度來看卻不利于大明未來對藏地的統治。
從這幾方面來看,朱怡成還是想再等等看,反正西域和藏地就算落到滿清手中,那也只是一時的問題而已,按照滿清的情況演變,接下來西域和藏地必然會有大亂發生。
大亂后必有大治,這才是朱怡成想看見的結果,等滿清把這些地方徹底弄個翻天覆地,尤其是舉起屠刀大殺特殺,大搶特搶后,大明再出來收拾殘局不更好么
可這些話朱怡成只能心里想想,卻不能說出口。因為他是大明的皇帝,更是漢家的天子。
天子者,代天牧民,仁德這種東西雖然不能當飯吃,卻又萬萬不能沒有的。朱怡成可不想因此成為一個不仁不德的君王,這對于大明的統治同樣沒有什么好處。
除了這些外,莊巖和潘夢園等人對于滿清的判斷也讓朱怡成有所想法,在莊巖他們看來,康德已經看出了變法的失敗,他現在是在為向印度轉進做著準備。
最多一年,甚至半年,康德必須要帶著滿清從西域和藏地脫身,從而進軍印度,這點可能性極大。因為朱怡成仔細琢磨過了,如果滿清依舊留在西域或者拿下藏地轉駐藏地的話,無論是那條路都是死胡同,根本沒有出路。
也只有轉戰印度,從而在印度這塊富饒的地區得到大量的人口和物資,滿清或許才有東山再起的本錢。
那么對于朱怡成而言,是愿意看著滿清前往印度不管不顧呢還是直接在最后一刻出兵滅掉滿清,從而阻止他們朝著印度逃竄
這個問題朱怡成一時間也難以決斷,從感情上來說朱怡成是不愿意看見滿清進入印度的,家國仇恨,滿清必須徹底滅掉,只有徹底消滅了滿清殘部朱怡成心中才能圓滿,同時也能給天下一個交代。
可從理智上來講,滿清進入印度倒也不是一件壞事,眼下的印度土邦林立,西方各國在印度南部地區已建立了殖民地,其中英國人的殖民地地盤最大,此外還有法國人、荷蘭人、葡萄牙人甚至西班牙人等。
在原本歷史上,西方各國對印度殖民地的爭奪極為殘酷,最終以英國勝出而結束。
而英國在擊敗了其他競爭對手之后,獨攬了印度殖民地,從而使得印度成為英屬區域,到時候整個印度,包括周邊的孟加拉、斯里蘭卡地區全部歸于英國所有。
自此,印度就成了英國國王王冠上的一顆明珠,這就是原本歷史應該演化的結果。而現在印度還沒全部淪為殖民地,僅僅只是南部的部分地區而已,但因為這個原因導致大明的力量暫時無法進入印度區域,充其量通過高進間接控制緬甸,勉強控制住了緬甸中北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