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點來說,楊勖已有回兵或者停戰的準備,這點倒和托爾斯泰提出的其中一點相符。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后,楊勖開口對托爾斯泰說道“伯爵閣下,您提出的這些要求我無法做到,這遠遠超過了我的權限。”
“這么公爵閣下個人是認可我方的條件了”托爾斯泰極為敏銳地抓住了對方話語中的漏洞,當即追問道。
楊勖搖搖頭,不置可否道“我是一個軍人,在大明軍人不參與政治,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和執行命令,就算是我也不例外。”
“公爵閣下。”托爾斯泰微皺著眉頭,神色有些不悅“以您的身份和地位,北方戰場您完全可以做主,您可不是一般的軍人,按照我們俄羅斯的說法,您可是帝國的大公爵。像您這樣的大貴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貴國皇帝陛下的意志,難道不是么”
不得不說托爾斯泰在來之前是做了功課的,對于大明的情況進行了深入的了解。
楊勖搖頭笑道“伯爵閣下,我不知道貴國的貴族情況,但在大明皇帝的意志才是最高的,別說我僅僅只是公爵,就算是親王和太子,在沒有皇帝陛下的允許下也絕對不會作出類似的承諾。”
托爾斯泰眼珠子轉了幾下,他有些吃不準楊勖這些話的真假。雖然他在前往遠東的時候收集了許多關于大明的資料和情報,自認為對于大明有所了解。可畢竟作為一個外國人,要想在這么短時間內真正搞明白大明的政治體系依舊不太可能,何況托爾斯泰許多想法是從西方人的角度觀點出發,這同東方的政治又有著一些不同,這點他自己也同樣認同。
原本,托爾斯泰是打算忽悠住楊勖,利用自己老練的外交手段迫使楊勖對自己做出一些承諾,然后再讓楊勖以其公爵和北方軍團最高指揮官的身份去影響大明皇帝從而做出決策。
這樣的外交方式在西方很是常見,而且托爾斯泰對自己的能力有所把握,可他萬萬沒有想到楊勖雖在外交方面遠不如自己,而且自己從一開始的確也占據了主動,可在關鍵時刻楊勖卻以這樣的方式直接把矛盾給轉移了。
“閣下,您看,我來這表現了足夠的誠意,難道您就不想我們兩國早一日消除誤會,讓邊境回到之前的和平狀態么”托爾斯泰一計不成再一次打起了感情牌,極為誠懇地說道。
楊勖嘆了口氣,先點了點頭,隨后又搖頭“伯爵閣下,雖然我很遺憾,可這畢竟是事實,在我沒有接到皇帝陛下的命令之前,我根本無法對您做出任何承諾。不過我建議您如果要解決問題其實直接去我大明的京師更好些,以您的身份和地位可以直接覲見皇帝陛下,只要皇帝陛下同意,盡快把圣旨送到前線,不要說您剛才所提出的那些建議了,就算是再多些我同樣會不折不扣地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