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復始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就跟烤鴨似的,首先想到的是啥全聚德。真好吃嗎?其實也就那回事,但架不住人家名氣大呀,貴十倍照樣有人吃。”
“一提扒雞,很多人都會想到德州扒雞,其實它和全聚德還不一樣呢,并不是一個獨立的品牌,而是一道傳統魯菜的菜名,你去瞧瞧吧,多少賣扒雞的打著德州的牌子。”
“為啥?名氣大呀,老百姓聽說過,就愿意掏錢。”
“總的來說,營銷這個部門確實挺重要,其他公司弄點惡意炒作,營銷部就得第一時間做出正確的公關手段。你要是應對的措施有問題,沒準公司的招牌就砸了。”
“很多人都挺羨慕我,覺得我挺風光的,但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咋回事。食品行業的競爭大,為了提高產量和技術,你就得購買新機器,就得給工人加工資,這都是錢。”
“一旦公司生意不好,一段時間沒有盈利,資金鏈很可能就會斷裂。破產了,我啥都不是。”
韓彬忽略了對方的抱怨,自動過濾了有價值的線索,說道,“林秋云死亡那段時間,你們跟哪家公司競爭的比較激烈。”
施達摸著下巴想了想,笑了,“都過去了,說這些還有啥意思。”
韓彬正色道,“對你或許沒有意義,但是對林秋云卻很重要。”
施達嘆道,“您別誤會,我不是那個意思,而是那家公司已經破產了。”
“即便那家公司破產了,也無法排除作案的嫌疑。”韓彬道。
“您說的對,是我想窄了。”施達回憶了片刻,說道,“我記得應該是安榮食品公司,這家公司跟我們公司競爭的最激烈。”
“那么多的食品公司,為什么你們兩家公司競爭的最激烈?”
施達解釋道,“多方面的原因吧,首先名字差不多,都有一個安字。在我看來這就有品牌碰瓷的嫌疑,取個差不多的名,讓人無形中拉近兩家公司的距離。”
“就跟賣黃金和鉆戒一樣,要么是周、要么是生,給人一種品牌檔次差不多的錯覺。”
“這個安榮公司也一樣,無論是產量、還是知名度都不如我們公司,我覺得,他就是想搭上我們公司的知名度,擠占我們公司的市場。”
包星覺得有些好笑,“就因為名字里都有一個安字?你們就看彼此不順眼?”
“當然不是了,我們是生意人,又不是小孩子過家家。”施達繼續說道,“這個安榮食品公司跟我們公司的產品差不多,我們賣火腿,他也買火腿。我們賣香腸,他也賣香腸。還有燒雞等等,我們有的商品,他都有。”
“潛在客戶就那么多,這很容易就形成了惡意競爭。你降價,我也降價,還要不要利潤。”
“再一個,也是最重要的。這個安榮食品公司也在琴島,跟我們公司離得不遠。別說銷售渠道和客戶跟我們公司有重合,就連進貨渠道也一樣。”
“有一次,明明是我們先定的貨,結果被他們公司先運走了。”
“當然,這還不是最可氣的,最可氣的是兩家公司競爭成了賣方市場,原材料也漲價了,利潤進一步的壓縮,你說氣人不氣人。”
韓彬總結道,“也就是說,你們公司和安榮食品公司各方面都存在競爭。”
“對呀,那沒辦法了,利潤再壓縮,兩家公司都別想賺錢。只能先打了,價格戰、宣傳站、心理戰、挖人戰,總之,一家公司打垮另一家公司。就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和市場。”施達說到這,露出一抹自豪的神色,
“我們公司經歷了很多,甚至一度到了破產邊緣,但終究還是活下來了。”
施達的這番話,讓韓彬意識到了食品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