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風剛開始有點排斥,可是他發現這小孩十分努力,為了飾演好角色下足了功夫,在看過他的排練之后,想通其中關節,也就不再糾結。
而且了解到,劇組摒棄了電視劇的拍攝手法,完全按照把每集當成一部電影那般制作。
這部戲的用心程度,光是從劇中演員的服裝都能看出來。
先是楊千禧定妝的時候,手拿浮塵,身穿青灰色的褙子,一副道教徒的打扮。
可是程風怎么看怎么別扭,這楊千禧頭上的蓮花玉冠的簪子是不是搞錯了,頭頂有簪子的都是從頭發的右側插入,這楊千禧的簪子怎么是從后往前插?呈現出九十度直角的感覺。
為此程風還特地跑到造型設計師那里義正言辭的指正他犯下的錯誤,結果對方拿出整理的資料,整的程風徹底傻眼了。
原來道士的簪子又分兩種,橫著差的卯酉簪,從后朝前豎著插的叫子午簪,所以李泌的著裝非常符合歷史,根本沒毛病!
為此程風只能說,是我孤陋寡聞才疏學淺,長安一晝夜的劇組牛逼!給你們點贊!
當程風繼續觀察的時候,在看到劇中飾演旅賁軍的演員們時,再一次忍不住給好評。
以往電視劇中出現的鎧甲都是金屬鐵片鎧甲,要不就是竹制鎧甲而且風格也非常夸張,很大程度上脫離了歷史。
就像程風小時候看電視一直都以為古代的將軍穿的就是這樣的鎧甲,直到長大后看過一些歷史圖片才知道歷史上真正的鎧甲長什么樣。
飾演的旅賁軍身上穿的就是典型的唐代鎧甲,盔甲的制作材料大部分都是皮革內包鐵片,并不是全都用鐵制造的。
其中一個演員叫蔡路,飾演的是一個崔器的角色,他手中拿的鎏金錘,錐子只有拳頭大小。
程風了解后這般大小才是符合歷史的正常實戰武器。
像別的電視劇,一個錘頭跟西瓜大小差不多,只能說太夸張,一般人拿都拿不起來更別說用來迎戰了。
要不是今天這部劇,程風到現在還以為那些拿著大西瓜捶子戰斗的古代人,一個個真的是天生神力。
扮演旅賁軍的演員除了統一身穿盔甲之外,還有一隊盾刀手跟弓弩手。
在一般的電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士兵拿的都是槍。
但程風在劇組聘請還原唐朝風貌的專家那了解到,在古代,軍隊最常用的遠程兵器是弩,并且禁止百姓制造和使用。
程風單單從這些細節上就看出,這部劇已經可以吊打大部分古裝劇了。
程風也是在確定過妝容后,便要開始為期一個多月的培訓,因為劇中有很多打斗的戲份,需要演員自己完成。
不過第一天,劇組培訓的人員,先要教他們學會唐朝時期的禮儀。
結果程風因為是主角的關系,就被提出來給所有人做示范。
教他們禮儀是一個四十多歲的歷史學家,看見程風站在主要演員人群前,緩緩開口說到:“程風!你先把你認為唐朝古人的見面禮使出來讓大伙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