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麗絲漸漸陷入痛苦的回憶,帶著點哽咽緩慢說到:“尖叫聲……象孩子一樣的尖叫。”
程風兩眼幽幽地放著光,帶著不容置疑的低吟問到:“你怎么辦了?”
“我下樓到外邊,偷偷溜進馬柵。
我向里邊看去,但是……”
“你看到了什么?”
“羔羊!它們在尖叫!”
“是在屠殺羔羊嗎?”
克拉麗斯突然情緒激動,越發哽咽痛苦到:“它們在尖叫!”
“你跑了?”
“不,我想先放它們走。
我打開了門,可是那些羔羊卻不跑……”克拉麗斯眼睛里漸漸盈出了淚水。
程風緊追不舍,他的眼神中帶著某種迫切,還有對世間紅塵期許的意味,急忙問到:“但你可以跑,對嗎?”
“對!我抱起了一只,便光著腳拼命地跑起來。”
“你要上哪呢,克拉麗斯?”
克拉麗絲臉色激動,淚水模糊了眼眶,痛苦的搖頭到:“不知道。
沒有食物,沒有水,冷得要命……非常冷。
我以為可以救活一只,但是,它太重了……太重了……”說著她停頓了一會,才繼續說道:“我跑了有幾里路,便被警長抓到了……農場的主人氣壞了,把我送到了孤兒院……我以后再也沒有見到那個農場……”
“你的羔羊呢,親愛的克拉麗斯?”
程風飾演的漢尼拔,竟然露出了憐憫的神情,神是有情的,但神總是表現出無情的特質,所以神時常沉默,因為神的情需要被觸動,需要被參照。
這一刻,這尊邪神,恰恰被克拉麗斯觸動了他心中早已消失的人性。
克拉麗斯抑制著心底的悲傷說到:“他殺了它!”
“現在你偶爾還會被驚醒嗎?在黑暗中被羔羊的叫聲驚醒?”
“對!”
“你以為如果你救了可憐的凱瑟琳,就能叫可憐的羔羊的叫聲停止,對嗎?
如果凱瑟琳活著,你就永遠不會再在黑暗中被羔羊的叫聲吵醒,對嗎?”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程風飾演的漢尼拔被感動了,他仰頭看著天空,就像是凝望著神明,他在注視著上帝,像是質問著他什么,久久不語。
程風知道,羔羊在西方的象征意味。
西方文化中羔羊生而純白,不染污垢,但因為人犯罪,就必須要死,以承擔人類罪行的后果,換取他人的存活。
而在宗教意義中,被宰殺的羔羊,其實就是被綁縛在十字架上替他人受刑的圣子。
之所以在屠刀下一動不動,是因為他清楚自己的使命,因為深愛世人,甘愿犧牲。
每一只祭壇上的羔羊,都弱小無辜,向死而活,出于愛的緣故,永垂不朽。
在程風看來,這部影片重新定義了羔羊的意象。
原本主動犧牲,而后獲得榮耀的“拯救者”,卻只剩下了無辜弱小這個特性,他們更像是被迫犧牲的“受害者”。
于這部影片而言,程風眼中《沉默的羔羊》更像是一次潛意識里對傳統文化思想的批判和嘲諷!
當太多人贊美羔羊用偉大的犧牲給予人類希望,這里卻反其道而行之,著眼于“羔羊”不公的命運。
當我們頌贊犧牲者時,有沒有想過,犧牲者也許同樣是受害者,他們除了被當成英雄,也需要被公正的陽光照亮,也需要被拯救?
那些口口聲聲說什么事都要有人去犧牲的人,無非就是為了一己私利,不斷用道德綁架的約束,說著冠冕堂皇的理由,讓很多人成為了受害者。
只不過這些犧牲的人,他們卻也只能沉默。
現實中類似的事情,還在不斷的上演!
沉默的羔羊,不就是那些被迫犧牲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