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倫薩,程風未來前,就已經聽說,這里有著古老的橘色屋檐。
靜靜流淌的阿諾河、斑駁的老橋、穿梭在蜿蜒巷弄里的摩托車、還有眼前名為圣母百花的大教堂。
程風更喜歡稱其為花之圣母教堂。
他在旅游?
他其實是在拍電影。
拍的就是漢尼拔在佛羅倫薩的日常,這怕是程風拍片以來,心里最舒服放松的一次了。
執行導演還記得溫子仁對這場戲的要求:“讓程風保持漢尼拔的狀態,在佛羅倫薩逛逛,最好多去一些地方。”
于是程風就真的開始瞎逛起來,偶爾一些重要的情節鏡頭除外,更多的是幾個攝像師跟隨程風在佛羅倫薩的大街小巷穿行。
于是程風來到了百花大教堂,那里執行導演和攝像師都已經準備好了,只要程風到了就會開機。
圣母百花大教堂矗立在佛羅倫薩正中央,幾乎從市內任何角落都能看到,是確認方位的最佳地標。
教堂的設計者是天才建筑師布魯內萊斯基。
白色、綠色和粉色大理石裝飾的外墻,莊嚴優雅,攝人心魄。
這幾日天公作美,天氣不錯,佛羅倫薩有微風吹過,藍天高無止境,透明得像用清水稀釋過的藍色顏料畫出來的,白云則像是畫紙上的留白。
燦爛的陽光照在大教堂的圓頂上,如花蕾般綻放。
仰望著從那樣的天空灑下的光,程風感覺整個心都變得溫柔起來,許多事仿佛都可以漸漸釋懷。
自然而然,程風和劇組成員的怪異舉動,引來了很多人的注意,這里常年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直到人群中一人喊到:“看吶!那是漢尼拔!”
一時間,看過《沉默的羔羊》這部影片的人都認出了程風。
佛羅倫薩是座名副其實的過去之城。
沒有任何新的建筑,維持著文藝復興后幾個世紀的樣貌,好像那之后時間就靜止了似的。
似乎來到這座城市人們都會變得安靜,即便因為漢尼拔一角,有很多國家的人被程風圈粉,可他們并沒有一擁而上,更多的是等到拍攝間隙,禮貌招呼,再與程風合照幾張。
而程風也不推辭,盡可能的滿足這些影迷的要求。
這座城市,最早是阿諾河流過的一片平地,因為行舟便利,人們在此聚集,繁衍生息,逐漸形成了城鎮,初名為佛洛倫提亞,意為百花之城,后來改為佛羅倫薩,并以百合花作為城市的標記。
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的百花雕紋遍布了城市的每個角落。
以至于程風走哪仰起頭,處處可見永恒的百花綻放。
意大利語里的“文藝復興”原意是“重生”,后來指起源于佛羅倫薩的文化運動。
據說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美術品都在意大利,而其中大部分都在佛羅倫薩。
程風走走停停,在烏菲茲美術館,遇到了一種特殊職業的從業者:古畫修復士。
女解說員看見程風,一眼就認出來他就是漢尼拔,悠揚的步子,程風收斂了這個角色的猙獰,舉手投足間的優雅,不知道讓多少金發碧眼的妹子看得眼露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