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風想要嘗試的方法,在心理層面,可以被稱之為第二人格的建立。
根據高銘的《催眠師手記》里面的多重人格患者的癥狀來看,喚醒第二人格可以通過模仿其他人物來實現,深入模仿該人物的一言一行。
同樣的,在高銘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里面也有寫到一個女性模仿周圍其他人而學會了其他人的言行舉止,而且幾乎一模一樣。
理論上如果某人想要構建出第二人格,可以試試模仿其他人,動漫中的角色也好,影視劇的人物也罷,但是首先要保證你所模仿的人物性格特點完整,以及要模仿的完整度,否則模仿的人格可能會被主人格吞噬,演變成一種類似心情或者單一的某種情緒。
小丑,這個角色有多個漫畫版本,當初希斯.萊杰,就是看了很多漫畫后,開始一點點模仿構建心中小丑這個角色。
希斯·萊杰以前,所有的超級英雄電影里,從來沒有一個畸形反派能被演得如此血肉真實。
在希斯·萊杰以前,不管多好的演員,總是在潛意識里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了一個漫畫里的夸張反派。
而如今這個位面也是如此,先前也有過人飾演這個角色,可是他們只把小丑當成單純的瘋狂反派去飾演,自然這個位面除了漫畫迷,很多影迷心中,所謂的小丑就是小丑。
前世那個世界,只有希斯·萊杰,在酒店里閉關四十三天后,悟到了并不復雜的道理。
“我就是小丑!
我是現實世界里一個活生生的,精神扭曲的人物!”
一句話中,就可以看出,他的人格在轉變。
要讓一個角色在虛擬世界里的癲狂和現實世界里的合理之間找到一個準確的定位,就必須依托演員的天賦。
顯然希斯.萊杰把握住了角色的心理,可也付出了精神受到傷害的代價。
酒店套房內,程風注視著自己手中平板電腦的畫面,他試圖先通過瀏覽關于小丑各個版本的漫畫,在腦中構建出一個小丑的完整形象。
然后用自己兒時、成長過程中受到的傷害,包括自身被現實磨擦帶來的負面情緒,去填充小丑這個角色。
當然先是嘗試一下,看看能不能駕馭這個構建的角色,心理層面收著力,心神并不投入,只是輕輕嘗試,先感受一番。
如果感受到自己要是心神全部投入,有能耐放出小丑,卻沒能力收回抽離,或是抽離的不干凈,那么程風就不會選擇繼續下去。
他會直接選擇開掛,讓系統角色附身去演繹,他可不想讓自己的精神層面受到不可挽回的污染,從而影響到正常的生活。
漫畫中的小丑有多個版本,此刻程風看的是,一部被世界DC漫畫迷認為是小丑神作的作品——《致命玩笑》。
程風先前所看的版本中,小丑漫畫的角色,形象的描述上,良莠不齊,有出彩的,也有差強人意的。
而這本《致命玩笑》,無異是為小丑這個原本因為邪惡所以邪惡的角色,注入了靈魂。
小丑這個角色的初登場是在《蝙蝠俠》的創刊號上。
但對小丑性格和行事風格描繪得最為生動的,莫過于這本于1988年發表的DC單篇漫畫作品:《致命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