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部隊就分成兩個部份分頭行動:
一個部份是以突破口為起點沿著防線兩翼擴大戰果直至占領整個防線。
這是必須的,因為可以預見的是不久的將來從梅智利方向前來增援的英軍主力就會趕到托布魯克,如果那時德軍還沒完全占領防線并構筑起防御體系的話,英軍就可以輕而易舉的突破并擊潰德軍。
這方面斯萊因上校就交給二營和三營完成,這個任務并不困難……此時的德軍是從防線內部向其它英軍發起進攻,原本就沒有多少抵抗意志的英軍工兵部隊就更是不堪一擊。
事實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還沒等德軍趕到,英軍就已放棄陣地逃得不知去向了……所以德軍與其說是進攻還不如說是接收。
另一個部份,則是直取托布魯克港。
這是此戰的核心,因為那里存儲著從埃及以及英國從殖民地運來的物資,沙漠作戰重要的就是物資……應該說物資對任何一場戰爭都很重要,沙漠作戰就更是如此。比如水,沒有水的話在沙漠里甚至根本就不用打,要么渴死要么投降沒有第三個可能。
歷史上隆美爾兩次進攻阿拉曼都以失敗告終就可以充分說明這一點。
第一次阿拉曼戰役,隆美爾因為沒能攻占托布魯克港導致德軍后勤補給需要從沙漠的另一頭運來,最終補給出現問題不得不鎩羽而歸。
第二次阿拉曼戰役雖然攻占了托布魯克港,但因為德軍將戰略重點轉移到東線進攻蘇聯(注:德軍于1941年6月進攻蘇聯,因此將投入北非的空中力量轉移到了蘇聯方向),導致了英軍在地中海擁有了絕對的空中優勢并用戰機和軍艦封鎖地中海……這使德軍占領托布魯克港變得毫無意義。
但是,如果第一次阿拉曼戰役德軍就占領托布魯克港……那會發生什么呢?
帶著這個疑問,秦川和第一步兵營的士兵們在斯萊因上校的率領下搭乘繳獲的汽車和裝甲車朝托布魯克港直撲而去。
至于繳獲的坦克……那玩意速度實在太慢了,最高時速24公里,實際能開到10公里的時速就差不多了,這實在不合德**隊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口胃,于是干脆就把它們丟在防線附近用于防守。
托布魯克港一片紛亂,老遠秦川就看到一艘艘20世紀的老式郵輪停舶在港口附近,那一根根巨大的煙囪就像是火山口似的不斷的朝外冒著黑煙,時不時的還發出一聲汽笛長鳴,似乎是在催促岸上的人迅速登船。
但他們已經走不了了,因為德軍的車隊已經橫沖直撞的沖進了人群中掀起一聲聲驚叫。
斯萊因上校搭乘的是英軍Beaverette輕型裝甲偵察車,這種裝甲車是開放式的,差不多就是汽車外包上一層抵矮裝甲。
坐在其中的斯萊因上校意氣風花的舉著MP40朝天打了一串子彈,只嚇得碼頭的人驚叫不斷四處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