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一般會攜帶兩種炮彈,一種是穿深高但不爆炸穿甲彈。
另一種是會爆炸產生大量的破片主要用于殺傷步兵的高爆彈。
這就會造成一個問題:敵人如果又有坦克又有步兵,該選擇什么炮彈。
裝上穿甲彈時有可能目標坦克已駛出自己的視野,坦克面對面前大量的步兵卻無能為力。
裝上高爆彈可步兵又躲到坦克后……
這些情況往往會使坦克無所適從白白浪費戰機。
于是就出現一種集兩者之長的炮彈:高爆穿甲彈。
高爆穿甲彈只在后半部裝藥,前半部負責穿透裝甲,后半部在坦克內部爆炸,這樣不僅能解決之前所說的問題,還能給目標坦克更大的殺傷……純裝甲彈有時會命中目標也沒有給目標及人員造成太大的傷害。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英軍生產的高爆穿甲彈裝填的是“苦味酸”裝藥,這炸藥本身對撞擊敏感,這使英軍的高爆穿甲彈往往會在炮彈與坦克裝甲發生碰撞的一霎那就提前爆炸,這不僅無法給目標造成殺傷反而還會成級數的降低穿甲能力,于是英軍坦克兵更常用的做法是不帶高爆彈而只帶穿甲彈……對付步兵的事就交給炮兵或是機槍了。
德軍的炮彈就沒有這方面的問題,德軍的高爆穿甲彈是相對撞擊不敏感的TNT裝藥,而且在裝藥腔的上方還加裝一個用塑料制成的緩沖帽,可以有效的防止高爆穿甲彈擊中表面即爆炸。
這一點的優劣很快就在戰場上體現出來……雙方不約而同的都選擇對方坦克后的汽車和裝甲車為目標,因為它們目標更大且更易擊穿。
但英軍坦克的穿甲彈打在德軍汽車上也就是穿了個孔,甚至有些汽車被擊中幾發也依舊往前開,就算被打壞了停下來,里頭的士兵十有**都是受了輕傷。
而德軍的穿甲彈命中英軍的汽車,卻是轟的一下在汽車內部炸開,由于裝藥不多所以爆炸并不猛烈,但因為在內部炸開的所以里頭的士兵沒幾個能走下來的……后來在打掃戰場時秦川曾經看到過被德軍高爆穿甲彈擊中的汽車,汽車外頭看起來沒什么大問題,但后車廂里的英軍卻已是一片血肉模糊。
“哧……”的一聲,汽車來了個急剎車,秦川和士兵們由于慣性不約而同的往前倒。
還沒等大家反應過來,庫恩就歇斯底里的沖著士兵們大叫:“下車下車,快!”
士兵們站起身來拿著各自的武器用最快的速度跳了下去。這除了命令外還有來自內心的恐懼……所有人包括新兵都知道汽車是敵人最好的目標,尤其是停下不動的汽車。
事實也證明士兵們的想法是正確的,在庫恩跳出車廂的一霎那,一發炮彈就從駕駛室的左側透過玻璃穿過然后從右后方射出,秦川只聽到一陣空氣的呼嘯聲,就像有架小型飛機從頭頂飛過一樣。
再看看汽車,車廂已經被掀掉了半邊……好在車廂里已經沒人了所以沒有造成傷亡。
不久秦川就發現自己錯了,因為司機還在駕駛室里,他們雖然沒有被炮彈擊中,但爆裂開的玻璃卻以極高的速度插進他們的臉上、脖子上,還有身上。
他們的傷口是如此之多以至于醫護兵根本就無法及時包扎止血,他們最終因為失血過多而成為了犧牲名單上的兩個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