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不知道里頭的坦克乘員是生是死,他只知道沒有人從里頭爬出來。
相比起德軍投入北非的“三號”坦克,英軍“十字軍”坦克更具優勢。
在防護性能上,“三號”坦克正面裝甲47MM,而“十字軍”坦克正面裝甲49MM。
“三號”坦克裝備的是37MM口徑反坦克炮,而“十字軍”裝備的卻是2磅也就是40MM口徑反坦克炮。
(注:一般情況下,坦克炮都是反坦克炮的改型,比如“三號”坦克炮就是PAK36反坦克炮的改型,而“十字軍”坦克炮就是2磅反坦克炮改型)
也就是說“十字軍”無論火力和防護都比“三號”要好一些。雖然只是微不足道的幾毫米,但在戰場上卻是決定了能否將目標擊穿或是被目標擊穿,而一旦被擊穿……就意味著坦克就成為一堆廢鐵。
其實這還不是最重要的。
更重要的是英軍準備更充分,畢竟他們是一早就知道他們要面對的是德軍坦克,所以在此之前就將坦克按戰斗隊形展開并將反坦克炮及榴彈炮布置好,而德軍卻因為奧爾布里奇上校的大意而倉促應戰。
盡管德軍的素質和反應在某一程度上彌補了這一不足,但倉促應戰的結果卻是使德軍的隊形沒能充分展開。
比如英軍的地形顯然是經過選擇的,他們將反坦克炮布置在坦克隊形的兩翼以及中部一個相對位置較高的丘陵上,英軍甚至還有點時間用沙袋為他們的反坦克炮構筑了簡易的陣地。
由此也可以看出英軍這支裝甲部隊訓練有素,否則在兩軍相向而行快速靠近的時間里是不可能這么快就選擇并構筑好陣地的。
畢竟這是被稱為“沙漠之鼠”英軍第七裝甲師……這個師在幾個月前擊潰了23萬的意大利軍并在沙漠中足足追擊了1300公里。
反觀德軍,他們的反坦克炮都是跳下車后臨時布置的,許多都在坦克后方被已方的汽車和坦克擋著而無法發揮作用。
于是,一輛接著一輛德軍坦克被擊毀“癱瘓”在沙漠中,一眨眼功夫就失去了十余輛,甚至還有幾輛因為被擊中發動機著了火接著炸著碎片……
秦川不由著急起來,他知道在這種情況下坦克是步兵唯一的支柱,如果坦克都被打沒了,那么步兵也就只有被坦克屠殺的份了。
但擺在面前的又是敵軍坦克……他手中的狙擊步槍基本起不了作用,如果說能起什么作用的話,那就是偶爾射殺幾個從坦克后探出頭來的步兵。
“鏗!”一聲脆響,又是一輛坦克被擊毀。
這似乎就是在告訴秦川……德軍的形勢越來越嚴峻,這樣下去第5裝甲團及第1步兵團就只有被英軍圍殲這個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