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否可以利用‘三號’坦克的機動性?”秦川問。
畢竟速度是“三號”坦克的長處,而這也恰恰是“瑪蒂爾達”坦克的短處,以己之長攻彼之短是常識,而具有速度優勢往往可以機動作戰。
斯萊因上校搖了搖頭:“這一點我們也考慮過,問題是‘瑪蒂爾達’后部裝甲也有50MM厚!”
這變態……秦川不由在心里罵了聲,要知道“三號”坦克正面裝甲才47MM。
秦川知道這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三號”至少必須逼近“瑪蒂爾達”500米才能對其構成威脅,而且還要對著它的后部裝甲才可以。
(注:此時“三號”坦克裝備的37MM坦克炮是PAK36反坦克炮的改型,它在500米距離的穿深勉強達到50MM)
于是這機動作戰就玩不轉了……因為任何時候,“瑪蒂爾達”只需要在某地擺開陣勢就可以無視德軍“三號”坦克的騷擾,甚至就算“三號”從后部偷襲也占不了便宜。何況英軍還有許多2磅甚至6磅反坦克炮掩護。
想到這里,秦川不由沉默了,氣氛立時就變得有些尷尬。
過了一會兒,奧爾布里奇上校見秦川還是沒有動靜,他嘴角就露出一絲不屑的笑意,似乎在說這個“傳奇中士”也不過如此。
“看來!”奧爾布里奇上校說:“我們就只有構筑一道防線,然后以防御工事及英國人的6磅反坦克炮擋住他們……”
“6磅反坦克炮同樣很難做到!”斯萊因上校反對道:“它至少得在300米左右才可能擊穿‘瑪蒂爾達’的正面裝甲!”
300米,這對于慢得像蝸牛一樣的“瑪蒂爾達”也只需要2分鐘……而且這還只是有可能,因為這其中還會發生跳彈,另外英軍也肯定會用火炮對德軍反坦克炮進行壓制。
于是可以想像,這么打的結果很可能就是德軍勉強能擊毀幾輛“瑪蒂爾達”,但大多數“瑪蒂爾達”都會帶著英軍步兵突破德軍的防線接著展開大屠殺。
“可是我們還有其它選擇嗎?”奧爾布里奇上校說道:“我認為我們唯一的勝利的機會,就是在敵人乘敵人突破我們防線的時候利用‘三號’的高機動性從兩翼包抄敵人的后方!”
這個計劃有一定的道理,簡單的說就是用防線上的步兵和反坦克炮對付英軍的“瑪蒂爾達”,然后用“三號”坦克包抄敵人的步兵和炮兵。
“他們會用反坦克掩護側翼的!”斯萊因上校說。
“是的!”奧爾布里奇上校說:“所以這是一場硬仗,就看誰能贏得最后的勝利了!”
秦川知道奧爾布里奇上校這是孤注一擲,或者也可以說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德軍的確也有這種與敵人拼死一搏的素質和作風,而且在戰場上往往還能取得成功,原因是他們對手不具備與他們相匹配的勇氣而臨陣退縮。
但秦川卻不愿意這么做,因為他知道這意味著自己活下來的機率也很少。
“或許我們還有更好的辦法!”秦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