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還是,如果第5裝甲團把陣地設在更遠的位置,就與第15裝甲師的防線之間有一條長達十英里左右的缺口。
“英軍會否從這個缺口穿插進攻我軍后方?”斯萊因上校擔心道:“就像他們對付意大利軍隊那樣!”
“這個可能性不大!”奧爾布里斯上校想了想就回答:“我們不是意大利軍隊,英國人不敢這樣冒險。何況他們也知道,我們坦克的速度要比他們快得多,他們如果在沒有把我們干掉的前提下就穿插我軍防線后方,那也就意味著我們同樣也可以穿插至他們后方,而且還會搶在他們前頭!”
奧爾布里斯上校的話當然是有道理的。
在右翼這個局部戰場上敵我雙方都是穿插部隊,除非是彼此將對方擋住分出你死我活,否則都可以對敵后進行穿插,而這樣做明顯是速度更快的德軍更有利……英軍如果選擇這條路的話只能說腦袋進水了。
也就是說,不管德軍將陣地布置在三英里外還是幾英里外,只要不是太遠,英軍就非得與德軍一決死戰不可。
“那我們還等什么?”斯萊因上校對奧爾布里奇上校說:“長官,我想我該回去指揮部隊了!”
奧爾布里奇上校點了點頭,然后對秦川說了聲:“很好的建議,中士!”
在秦川坐在吉普車上朝步兵營地飛馳的的時候,斯萊因上校就對秦川說道:“知道嗎?我們給他一個好看了!”
“誰?英國人嗎?”秦川沒聽明白這話里的意思。
“不,我說的是奧爾布里奇上校!”斯萊因上校哈哈笑了起來:“那個自負的家伙,他從來都沒把別人放在眼里,可是今天……哦,是的,他還是沒說什么,但答案很明顯不是嗎?他用了你的計劃而不是他自己的,這已經能說明問題了!”
秦川不知道該怎么回答,他不愿意卷入這場關于斯萊因上校和奧爾布里奇上校之間的斗爭中去。
“另外……”斯萊因上校說:“這個計劃真的很了不起,你怎么知道會有這樣一片沙地的?”
“我不知道,上校!”秦川回答:“不過有時就是要碰碰運氣!”
“是的!”斯萊因上校再次哈哈大笑:“而運氣始終在我們一邊,英國人要倒霉了!”
其實秦川沒有說實話,他會提出這個建議并不完全是碰運氣。
熱衷于研究第三帝國戰史的秦川對北非的地理也有些了解,其實這些在地圖上就可以看到,南面是撒哈拉沙漠的腹地,那是一片別說坦克就連汽車都很難通過的黃沙,而這種改變也是漸進的,也就是由沙土混合的地質逐漸往純沙漠轉變。
于是,往南走自然就會出現介于“瑪蒂爾達”與“三號”坦克重量之間的地質。
甚至“三號”坦克還可以做些準備,比如減少炮彈攜帶量、拋棄一切不需要的重物等減輕自重,這樣就可以進一步拉開兩者之間的重量差以使自己有更多的活動空間。
但這些其實已沒有很大的必要了,7噸的重量差……這都抵得上小日本一輛坦克的重量了。(注:日本95式輕型坦克重7.4噸)
而這些事情奧爾布里奇上校都會解決,秦川需要擔心的,就是如果在英國人的攻勢下生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