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看不到目標其實也不重要,因為另一頭肯定是敵人,密集的敵人,只要跟著坦克前進并不斷的朝前發射炮彈也就可以了。
于是一場屠殺就此展開,英軍成片成片的在德軍機槍和炮彈中倒下,跟在坦克后的秦川雖然看不見前頭最慘烈的一幕,但他卻可以從坦克間的縫隙看到側翼被子彈和炮彈打倒的英軍士兵,聽到前方傳來的一陣陣慘叫以及呼救聲,更讓秦川有些無法接受的是,腳下踩著的是被坦克履帶輾碎的肉泥,于是軍靴沒過一會兒就變成紅色的并沾上了一層厚厚的碎肉,就像走進山里粘上黃泥一樣,走起來沉甸甸的。
不久,英軍就崩潰開始逃跑了,他們無法防守。
但英軍想要在德軍手下逃脫可不是那么容易,德軍的“三號”坦克可不是時速只有十幾公里的“瑪蒂爾達”,它們是時速四十幾公里的“三號”,它們一路追著英軍步兵瘋狂的射殺逃跑的英軍,騎著邊三輪,搭乘裝甲車的德軍士兵也十分自覺的趕上去與坦克協同……于是沙漠里就只看到德軍的鋼鐵怪獸們像趕羊群一樣追趕著英軍,一邊追一邊將他們成片成片的打倒在地。
不久,英軍士兵發現他們根本就逃不掉,因為兩翼已分別有幾輛坦克抄到了他們的前頭形成了包圍圈,于是英軍士兵只能紛紛舉手投降。
這一仗,德軍俘虜了兩千余名英軍,三十輛滿載著物資的汽車,五十門各式火炮,以及三十六輛“瑪蒂爾達”坦克。
這里的“三十六”輛指的是完好無損還可以使用的坦克……波頓中校在最后時刻命令坦克兵炸毀坦克再投降,但事實是坦克兵沒有這機會,坦克兵自己在坦克里頭沒法炸毀坦克,而他們一旦走出坦克除非是舉著雙手,否則早就讓一群在外守著的德軍士兵擊斃了。
槍聲停下來的一霎那,秦川就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他近乎麻木的看著周圍的尸體以及殘肢碎塊,還有許多受傷的英軍士兵在死人堆里哀壕著……受傷的他們已不關心周圍的是自己人還是敵人了,他們只希望有人來救他或是給他個痛快。
德軍顯然會選擇后者,幾個士兵走上前去拔出手槍,然后“砰砰”幾聲,一切就都結束了。
“你又立了一功!”巴澤爾坐在了秦川身邊:“雖然他們沒說,但我知道這又是你的主意,是嗎?”
說著巴澤爾就朝那一輛輛陷在沙土里無法動彈的“瑪蒂爾達”揚了揚頭。
“是的,長官!”秦川回答。
秦川并沒有因此感到自豪,因為他覺得眼前這些英國士兵的死都是自己造成的。
巴澤爾似乎看穿了秦川的想法,他拍了拍秦川的肩膀站起身來,說道:“這與你無關,中士!只要有戰爭,就必然會是這個結果。區別,只是死的是他們還是我們!”
秦川點了點頭。
巴澤爾說的對,就算秦川沒提任何建議,這些還是會發生的。
秦川不能改變什么,他能改變的,只是自己在這個亂世中生存的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