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大批的坦克、車輛及物資就通過紅海運到了奧欽萊克手中。
在德軍得到了兩百多輛坦克自以為實力大增時,英軍得到的補給和裝備卻是德軍的數倍之多。
英軍得到的補給包括從殖民地搜集由美軍運輸船運來的300輛“瓦倫丁”及“瑪蒂爾達”坦克(其中170輛為“瑪蒂爾達”坦克),從印度運來的300輛美制“斯圖亞特”輕型坦克,3400輛卡車,600門野戰炮,240門防空炮,200門反坦克炮以及900門迫擊炮……這些對于美國的勝利輪、自由輪來說都是小意思,這些巨輪一艘就可以單獨裝載2840輛吉普車、440輛坦克外加2.3億發子彈。
而這些物資還僅僅只是其中的一小部份。
另外,英國的殖民地之一新西蘭的工兵也已把鐵路從亞歷山大修到了西迪巴拉尼村以南30英里的米謝法村,這使英軍的補給線可以從亞歷山大港一直沿伸到最前線,物資補給可以源源不斷的通過鐵路運到前線的每一位士兵手中。
這使位于前線的英軍士兵每人每天的用水量達到3夸脫(注:英制夸脫約等于1137毫升),這個用水量幾乎是德軍士兵的兩倍。
奧欽萊克將軍在得到這些物資后,就將北非的部隊整編為第八集團軍,集團軍司令由艾倫.坎寧安中將擔任,集團軍是由第13軍和第30軍兩個軍……這兩個軍主心骨是英軍的兩個裝甲師,也就是第15、第7裝甲師,其余的部隊大多是南非師、英印師或是新西蘭師等。
手里的東西多了,奧欽萊克將軍也就有了底氣,再加上丘吉爾的一帶催促……由奧欽萊克將軍一手策劃的“十字軍行動”也就出爐了。
其實奧欽萊克將軍是還想再多做些準備再開打的,因為他很清楚,英軍的坦克數量雖然多,但卻是由“步兵坦克”、“偵察坦克”(M3斯圖亞特)等組成,他們的部隊不知道該怎么用這些坦克協同,同時也不確定這些坦克對德軍坦克是否占有優勢。
所以,第八集團軍需要時間訓練,裝備也需要時間驗證。
無奈丘吉爾一催再催,甚至還對奧欽萊克將軍下了最后通碟:“命令必須服從,否則就地免職!”
丘吉爾會這么心急也可以理解,原因就在于德軍對馬耳它島的狂轟濫炸……丘吉爾希望奧欽萊克在陸地上的進攻能吸引德國空軍的力量分擔一部份馬耳它島的壓力,否則,一旦馬耳它島落入德軍手里,那么英軍就再也無法扼制意大利對北非的運輸補給線了。
在英軍忙碌著整編軍隊并學習使用新型美制“斯圖亞特”坦克的時候,秦川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一只雞上。
這是第5輕裝師改編為第21裝甲師后進行的第三周的整訓……新改編的部隊因為加入了許多新兵及新的部隊,比如將原來的炮兵營整編成了炮兵團,還增加了一個摩托化機動營以及一個野戰訓練營(也稱補充營,即前文提到的用于新兵適應作戰環境的編制)。
為了能讓這些新部隊能與其它作戰單位更好的協同,于是就需要進行大量的訓練甚至演習。
沙漠的訓練當然是艱苦的,尤其是遠離托布魯克……如果在托布魯克的話,士兵們在空閑時就可以到海里洗澡、游泳,還可以嘗嘗意大利人做的面條,偶爾還可以用罐頭等補給品去百姓那換到一些面餅或雞、鴨之類的食物,最愜意的還是可以沖著那些與意大利士兵鬼混的女支女們吹口哨……
在這一點上德軍士兵真比不上意大利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