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速度對于現代來說也許不怎么樣,開著車以一百幾十碼的時速在高速上狂飆半個多小時也就八十公里了。
但在這時代卻已經很不容易了,如果是“瑪蒂爾達”坦克那就更是悲催。
很明顯英軍第7裝甲師的速度會更快些,因為有幾次秦川及德軍士兵們都能遠遠的看見后方模糊的出現“斯圖亞特”坦克的身影。
從這方面來說“斯圖亞特”坦克的確優秀,當然這也跟“斯圖亞特”坦克本身自重更輕更適合在沙漠中行軍有關。
不過英軍這些坦克只是遠遠的吊在后頭,不敢輕易靠近,因為德軍炮兵往往會利用這個機會練練身手……
這是反坦克炮練手的好機會。
與坦克相比,反坦克炮有很多優點,比如視野更開闊、射程更遠……其實炮還是一樣的炮,坦克炮就是反坦克炮的改型,只不過在坦克狹窄的空間里炮手不容易發現目標也不容易判斷距離所以射程才會大幅縮短。
更重要的還是,反坦克炮炮身低矮,隱藏在陣地里隨便挖個壕,只露出個炮管以及一小部份護盾,位于坦克里的坦克乘員就很難發現它們的位置,許多坦克乘員直到反坦克炮開炮時才驚覺威脅的存在,但發現時就已經遲了。
所以一開始英國坦克還會牛逼哄哄的抵近追擊……英國人很久沒享受過這種速度的感覺了,以前老是開著那種時速就比步兵走路快一點的步兵坦克被敵人甩在后頭,憋著一肚子氣,這會兒開著比“三號”還要快的“斯圖亞特”忍不住就加速上來想炫耀一番。
結果德國士兵也是同樣的心理……德國人的炮手也很久沒享受過這種可以擊穿敵人坦克的感覺了,以前用的是PAK36,那穿透力打在“瑪蒂爾達”身上就像撓癢一樣怎么也打不穿,甚至就算是打薄弱的后部裝甲也是如此,憋著一肚子氣,現在用的是400米左右可以擊穿“瑪蒂爾達”的PAK38,看到英軍坦克上來忍不住就手癢,架起炮來“轟轟”幾下,一眨眼工夫幾輛“斯圖亞特”就成了廢鐵,而坦克成員甚至連敵人在哪都還沒發現。
最終的結果,就是“斯圖亞特”總是很自覺的在一公里外跟著。
如果是其它時候,德軍第21裝甲師面對這情況就難受了,因為“斯圖亞特”坦克速度比“三號”快,后頭總跟著個尾巴,不管走到哪里或是進攻哪里都得考慮自己的后背會不會遭到攻擊。
但現在……
德軍恰恰希望第7裝甲師跟上來。
第一天是這樣,第二天是這樣。
第三天……
斯特萊克將軍估摸著燃油差不多消耗掉一半了,如果再不動手只怕就無法返回西迪歐馬補充燃油和補給。更重要的是英軍第7裝甲師還和澳大利亞第6步兵師拉開了距離。
于是斯特萊克將軍就打算在這一天動手。
而英軍第7裝甲師對此卻毫不知情,以為還會像往常一樣,要做的不過就是繼續跟德軍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