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它留給德國人,幾乎也就意味著德軍可以不用運輸淡水和食物了,這無疑會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德軍后勤補給的壓力。
想到這里奧欽萊克將軍只能嘆了一口氣,點頭說道:“就在馬特魯構筑防線吧,命令第13軍抓緊時間整頓,至于反攻……我認為還是忘了它吧!”
顯然,奧欽萊克將軍在一連串的失敗后已經對英第八集團軍的戰斗力失去信心了。
“是!”里奇少將應了聲,就把命令傳達下去。
在這一點上奧欽萊克將軍是受到誤導了,他原先的想法是正確的,三天的時間完全不夠英軍構筑工事同時也不足以整頓。
這主要是英第13軍裝備的坦克大多是“瑪蒂爾達”和“瓦倫丁”,它們的速度太慢了,在奧欽萊克將軍下達命令時許多部隊甚至還在趕往馬特魯的路上。
另一方面,則是非洲軍團的前進速度要比奧欽萊克將軍想像的要快得多……兩百多公里的路程,按照正常行軍速度的確需要三天,但隆美爾卻命令部隊每天強行軍一百多公里,兩天就趕到了馬特魯城下。
于是英軍在馬特魯的準備時間其實只有一天。
更糟糕的還是,奧欽萊克將軍下達的命令是讓他們三天人構筑好工事做好戰斗準備,于是所有人都以為有三天的時間……結果德軍突然就出現在他們面前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里奇少將提出的兩個方案都有不足,但如果把兩個方案綜合一下……也就是用“斯圖亞特”坦克組建一支快速機動部隊騷擾阻滯德軍裝甲部隊,使英第13軍在馬特魯有時間組建一道防線,那么守住馬特魯并非不可能的事……馬特魯擁有豐富的淡水資源,這同樣也可以減輕英軍的補給壓力。
然而,就像之前所說的,奧欽萊克將軍已經被德軍裝甲師打得有心理陰影了,所以根本就不敢再派出“斯圖亞特”坦克去做些什么,他想當然的以為那就是去送死。
當然,這對德軍來說是好事。
德第15裝甲師在第二天晚上趕到馬特魯,然后馬不停蹄的就發起了進攻。
沒想到德軍會這么快趕到的英第13軍毫無防備,被打得一路潰退,所幸第13軍里有一支類似澳大利亞第6步兵師的部隊,那就是新西蘭第2師。
新西蘭第2師同樣也是一支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部隊,與澳大利亞相似,新西蘭對英國的認同度也很高……新西蘭人只有少數原住民毛利人,其它的大多是歐洲的移民,尤其是英國人。
這支部隊利用工事擋住了德軍第十五裝甲師的攻勢,使英第13軍的部隊得以整頓又重新組織起了一道防線。
奧欽萊克將軍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就松了一口氣,暗道英軍總算有點軍人的樣子了,否則無論什么仗不管占據多少優勢都是輸……奧欽萊克將軍還真不知道該怎么指揮這樣一支軍隊作戰。
然而,奧欽萊克將軍不知道的是,第21裝甲師已經離開了西迪歐馬,并用最快的速度直插馬特魯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