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江宣景同學的打賞,盟上加盟……好盟啊!^_^
***************
又打出一排穿甲彈后,德軍坦克就“隆隆”的朝前推進……這是在壓縮英軍的空間,尤其是在后部英軍的隊伍的后方,一隊由“斯圖亞特”坦克組成的突擊隊在“三號”坦克的掩護下迅速穿插至英軍隊伍切斷英軍的退路。
那是德軍在與英第7裝甲師作戰時繳獲的坦克,奧爾布里奇上校在繳獲它后就將其編入第5裝甲團,并且命令駕駛這些坦克的坦克兵一邊跟著部隊行軍一邊學習操作。
德軍坦克兵學習得很快,以至于現在他們都能夠毫無壓力的參戰……不過這也是考慮到這場戰斗的特殊性。
這是一場埋伏戰,如果英軍上當被引出來的話,他們的坦克肯定會在“三號”坦克的打擊下毫無還手之力,于是“斯圖亞特”參戰就不會有太大的危險,借著這個機會還可以給他們一次實戰煅煉的機會。
除此之外,英第15裝甲師裝備的絕大多數是“瑪蒂爾達”和“瓦倫丁”坦克,這也是奧爾布里奇上校敢把“斯圖亞特”投入戰場的原因之一……否則的話,敵我雙方都有“斯圖亞特”,而且這還是在很難分辯的夜晚,那這場仗就會打成無法識別敵我的混戰。
但是現在,“斯圖亞特”的投入反倒使英軍摸不著頭腦……因為他們中許多人都認得這種坦克,知道它是美國支援英軍的裝備,于是第一反應就是那是趕來增援自己的友軍。
英軍士兵中甚至還有些人發出一陣歡呼……結果引來的卻是一片密集的彈雨。
正如之前所說的,“斯圖亞特”對付坦克雖然火力不足,但卻擁有強大的壓制步兵的火力……每輛坦克四挺機槍同時開火,三十三輛那就是一百多挺機槍,那子彈就像是在英軍步兵群中刮起一陣颶風似的,風卷殘云過后霎時就全都倒下了。
(注:“斯圖亞特”共有五挺機槍,炮塔上方的機槍一般用于防空,有時也用于壓制敵方步兵,只是在坦克行進時很難操作。)
于是,英軍就發現他們已經被德軍的坦克包圍了,前無去路后無退路,旁邊還有“三號”坦克“隆隆”的朝他們逼近……
秦川和他的戰友就跟在“三號”坦克后頭朝英軍推進,一路上到處都是英軍的尸體,只不過因為黑夜及麥田的遮掩看不見,只有腳下踩著一堆軟軟的東西才意識到踏上了一具尸體。
不過這時已沒時間理會這些了,秦川只知道不斷的朝敵人扣動扳機,一發又一發,根本就不需要瞄準,眼前到處都是敵人,他們就是被收網的小魚一樣,因為坦克的推進空間被壓縮而越來越密集……密集到隨便射出一發子彈都有可能擊中兩名甚至更多的敵人。
英軍無路可逃,麥田的另一側是濱海大道,濱海大道再往北是怪石磷洵的懸崖,大慨有三十幾米高,下面就是大海……當然,有些熟悉水性的士兵會冒險跳下懸崖逃生,只不過他們可能最終還是會摔死,因為下面很多地方是一塊塊石頭,只有少數人有幸能跳進水里逃出生天。
終于,有名新西蘭軍官朝著德軍坦克大喊:“別開槍,我們投降,別開槍!”
新西蘭士兵及英軍士兵們紛紛舉起了雙手,槍炮聲也跟著慢慢平息了。
戰斗終于以一種較為人性的方式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