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的結果與想像的恰好相反:因為隊形過于密集,僚機飛行員必須飛得十分小心,其主要精力都放在與長機保持編隊距離上,無暇注意后方。當作急轉彎等機動動作時,英軍長機得加倍小心,必須花在空戰中足以定勝負的數秒鐘時間提示僚機作準備。因為以如此近的間距,一不留神就會兩機相撞。
而長機則以為后方有僚機保護,大可放心。往往到已被德軍戰斗機咬住開火,英軍才發現后面有尾巴甚至僚機都已經被擊落了,但發現時已經太遲了。
德軍原本也采用這種“V”形編隊。
但一方面因為BF109數量少,不得不分散配置,于是逐漸形成兩機間間隔約二百米的雙機一字橫隊編隊方法。
結果德國人發現這種一字橫隊遠比“V”字三機編隊更機動靈活,于是毫不猶豫的就使用了雙機編隊。
這一來,BF109在空中就大展神威了,在一陣陣戰機的呼嘯和機槍聲中,一架接著一架的“颶風”式戰機冒著黑煙帶著怪嘯從天空直墜下來。
這是秦川第一次以第三者的身份近距離的觀看空戰……實際上秦川不能算第三者,只是此時的他已經把生命完全托付給司機了,于是就差不多是個吃瓜看戲的群眾。
在他的眼里,空戰就像是一堆在天空中亂飛的風箏,時不時的有幾個因為損壞或是纏住了就掉下來。
這并不讓人感覺殘酷……雖然秦川知道事實并非如此,因為可以想像,駕駛那些戰機的飛行員們正緊張的追逐著目標同時又盡力避免成為敵人的目標。
但至少看不到血腥,也沒有令人惡心想吐的殘肢斷臂,有的只是一架戰機冒煙墜毀,一架戰機著火解體,或是一架戰機因為失誤一頭栽倒在地……
當然,被擊落的大多都是英軍的戰機。
這讓受夠了英軍轟炸憋了一肚子氣的德軍士兵紛紛叫好:
“干得漂亮!”
“給這些家伙一點厲害瞧瞧!”
“哇哦,看到了嗎?他們又擊毀一架!”
……
這不禁讓秦川想起了一個人,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德軍王牌飛行員馬爾塞尤。
這名飛行員確認的個人擊毀紀錄是158架,其中有151架是在北非的上空獲得的,其中讓人匪夷所思的是曾創下十分鐘內擊落八架敵機的紀錄。
十分鐘擊落八架敵機,就算是排成隊讓它當靶子打也差不多需要這個時間吧!
看著空中因為戰機被擊落而閃出一個個像白蘑菇似的降落傘,秦川就想……它們中會不會有一個就是馬爾塞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