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什么?”隆美爾問。
“我認為這場戰斗的失敗是由幾方面造成的!”秦川說:“首先是情報有誤使我們在不明敵情的情況下倉促進攻,其次是敵我之間的兵力和裝備不成比例,再次是我軍過于疲憊而敵人卻以逸待勞,我們面對的印度第4步兵師在此之前甚至還未參加過戰斗!”
“嗯哼!”隆美爾點了點頭:“上士,聽說你一直在為斯特萊克將軍提供建議并且屢次被采納是嗎?”
“事實上那是我們商議的結果,將軍!”秦川當然不敢獨占所有的功勞。
開玩笑,斯萊因上校和斯特萊克將軍就在旁邊……他們都是自己的頂頭上司,身為中國人的秦川當然知道該怎么說話。
果然,秦川就看到斯特萊克將軍等人感激和贊許的目光。
這其實并不是中國人獨有的特色,全世界各個國家都一樣,從非洲原始部落到美國現代化都市,哪個上司會喜歡部下爬到自己頭上?
這是人類的共性,只不過中國已經把它整成一種類似“文化”的東西了。
隆美爾顯然對秦川這種謙卑的回答很滿意,他點了點頭伸手示意秦川加入他們的討論。
“現在,我們必須得吸取昨晚失敗的教訓!”隆美爾指著地圖說:“至少我們可以確定,英國人在阿拉曼還有一百輛‘斯圖亞特’坦克,我猜這可能是英國人新到的,不過它們的確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隆美爾沒怎么說明白,但秦川卻能聽懂。
昨晚出現在第21裝甲師側翼的裝甲部隊有一百輛“斯圖亞特”,這迫使第21裝甲師只能撤退……
但事實上隆美爾知道的并不準確,這“斯圖亞特”是兩百輛而不是一百輛,奧欽萊克將軍隱藏了一部份實力。
“而我們在昨晚的戰斗中一共損失了十二輛坦克!”隆美爾說:“再加上因為長途行軍出現故障的,我們現在還有……”
說著隆美爾就把目光投向了奧爾布里奇上校。
“還有五十三輛可以作戰,將軍!”奧爾布里奇回答:“另外我們還有三十一輛繳獲的‘斯圖亞特’,只是它們不太適合作戰!”
隆美爾沒有回應,他繼續指著地圖說道:“我的計劃是這樣的,一小時后第15裝甲師就會趕到這里。到時由第15裝甲師負責主攻,突破口依舊是魯瓦伊薩特嶺,你們負責掩護第15裝甲師的左翼,意大利兩個師負責掩護右翼。所以,你們應該轉向阿拉曼方向布防,有什么問題嗎?”
“沒有問題,將軍!”斯特萊克將軍等人回答。
這的確沒什么問題,這樣就可以解決因為側翼被包抄而不得后退的情況。
另一方面,魯瓦伊薩特嶺方向的雷區因為剛剛被排除過,如果德軍再進行一些騷擾轟炸的話,英國人很難及時補充上足夠多的地雷,所以的確也是個很好的突破點的。
但是……以第21裝甲師現在的狀態,真的適合繼續打下去嗎?
想到這里,秦川就說:“將軍,我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