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PIAT步兵反坦克拋射器之所以會被稱為“英格蘭弓弩”,是因為它在每一次發射時都需要拉動主簧將其置于待擊狀態……其主簧的拉力很大,達900牛頓。
要完成這個動作必須得手腳并用:
第一種是立姿,站立著雙腳踩住底部的肩托,然后雙手合握握把往上提。
第二種是臥姿,手握著握把的同時腳踩著肩托往下蹬。
不管是哪種方法,都與古代拉開拉力很強的弓弩十分相似,于是就得了個“英格蘭弓弩”的綽號。
其缺點就不用說了,就是發射過程十分麻煩,900牛的力要求相當的體力,如果是在苦戰之后士兵疲憊或是因為缺乏補給餓肚子的時候,只怕根本就拉不開這把“弓弩”。
其實不僅是待擊,其扣動扳機都是件很費力的事……它設計出巨大的扳機就是為了讓人可以用兩根手指扣動,但即便是這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它最大的優點就是使英軍脫離了用反坦克手榴彈或是炸藥包近距離才能炸毀敵人坦克的時代。
但很快秦川等人就知道這種“英格蘭弓弩”還有其它優點……
坦克在灰朦朦的天色中開進了亞歷山大城,秦川發現這并不是很好的進攻時間,因為里頭的建筑和土地幾乎與天色一樣,到處都是灰白的。
周圍一片寂靜,百姓或許是早就聽到了德軍即將進攻的消息所以都躲在房內沒有出來活動。
但秦川卻知道躲在房內的不一定就是百姓。
坦克“隆隆”向前,履帶“咯吱咯吱”的輾著用石子鋪成的街道前進,時不時的發出一些金屬敲擊的響聲。轉彎時,履帶的旋轉加上坦克的重量就會將地面磨出一些坑,那尖銳而刺耳的聲音只怕幾里外都能聽得到。
戰士們緊張的跟在坦克后頭,用步槍和機槍對準兩側的建筑。
窗戶或是門口,尤其是樓上,任何有開口的地方都有可能射出子彈或是突然拋出一枚手雷。
但德軍卻又無法阻止這一切發生,亞歷山大城太大了,擁有上百萬的人口,第21裝甲師不可能像之前一樣將房屋里的所有人都趕出來,或是將每一間房都搜過去并占領。
同時德軍也沒有時間這樣做,因為此時天色已微亮,英軍的偵察機已經在空中盤旋……如果德軍還呆在城外的話,這會兒只怕就要遭到英軍的轟炸了。
當然,英軍沒有實施轟炸并不是因為擔心埃及百姓或是房屋……英、美軍在打回法國時都不考慮同為白人的法國百姓的安危,當然也不會將被殖民的埃及百姓的生命和財產放在心上。
他們之所以不轟炸,是因為德軍在轟炸來臨之前可以輕易隱藏起來,這會使轟炸效果不佳,更重要的還是新西蘭師的部隊也在這座城內,轟炸不可避免的會導致誤傷。
坦克再次沿著街道拐了個彎,秦川在坦克側身時的空隙中瞥見一個開著窗戶,于是當即大喊:“停下,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