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斗在第一時間就進入了白熱化……坦克戰往往就是這樣,它們講究的就是速度,所以往往在第一時間就排開陣勢接敵互射。
英軍準備更充分,坦克也更多,所以從英軍方向打來的炮彈就像雨點般的朝德軍傾瀉。
其實這也得利于“格蘭特將軍”式坦克的三層車體設計……這玩意裝備有兩門炮,一門在頂部的37MM坦克炮,另一門是中部右側的75MM炮。
另外,“格蘭特將軍”式坦克車身寬內部空間大,所以兩門炮的備彈量都很大……前者為178發,后者為46發。
因此,英軍一開戰就使勁的朝德軍發射炮彈,一發接著一發幾乎不停歇。
這也是英軍坦克乘員訓練程度不夠的一種體現,其37MM口徑的火炮在500米內的穿深只有36MM,根本就無法穿透“三號”坦克的正面裝甲,所以它其實是在做無用功,真正起作用的是75MM炮。
但75MM炮的射界很窄,再加上敵我之間距離又達七百多米,于是盡管榴彈、穿甲彈向雨點般的朝德軍坦克傾瀉,但大多都沒有命中。
這反倒讓第15裝甲團團長德特里希上校心里安定了些……一開始他也被英國人這批新型坦克給嚇壞了,他以為自己的部隊這下肯定要全軍覆沒接下來敵人坦克就會闖進自己陣營展開大屠殺了。
德特里希上校會這么想其實也正常,因為任何人都會對陌生的、不熟悉的東西有種恐懼感,尤其是坦克兵,因為不了解敵人裝備的性能就意味著自己很可能會以己之短攻彼之長。
何況“格蘭特將軍”式坦克塊頭還很大……這家伙足足有三米多高,比普通坦克高出一個炮塔。
更重要的還是,出現在戰場上的新型裝備往往是敵人在了解了自己的裝備性能后有針對性的研發出來的武器,所以通常都會是自己的克星。
但這時的情況有些不一樣……
“格蘭特將軍”式坦克并不是針對德軍“三號”坦克研發出來的裝備,它是英軍被的急了且美軍增援的“斯圖亞特”坦克無法對抗“三號”坦克,于是緊急增調上來的坦克,它甚至都沒有經過嚴格的測試。
此時德特里希上校見開戰后這怪異的坦克也沒多強的火力,心里就有底了。
“穩住,穩住……”等英軍坦克又近了些,德特里希上校就下令道:“射擊!”
隨著一片炮聲,對面被命中的幾輛英軍坦克當即就被打癱,甚至還有幾輛被引爆了艙內的彈藥整個炮坦都被掀了開飛得老遠。
見此德特里希上校不由喜出望外……在此之前他還擔心這龐然大物雖然火力不行但或許裝甲特別厚,但現在看來情況并非如此。
不過德特里希上校顯然高興得太早了,英軍坦克占據著數量優勢,隨著敵我雙方距離越來越近“格蘭特將軍”號坦克的75MM坦克炮的精確度也越來越高。
這倒不是說美式火炮的精確度不行,而是英軍坦克缺乏有經驗的乘員操作,而隨著距離拉近這一劣勢就不會顯得那么明顯。
這75MM坦克炮在500米的距離上都能穿透100MM的垂直勻質裝甲,穿透“三號”坦克的47MM裝甲當然不在話下。
于是雙方就展開了一場慘烈的擊毀戰……雙方都能輕松的穿透對方的裝甲,比的就是誰能最快最準的打出炮彈。這就有些像遂發槍時代敵我之間排成整齊的隊形互相射擊,區別只是敵我雙方不是人而是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