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訓練第二天就開始了。
教官是個失去一條腿的少尉……這是非洲軍事學校的一大特色,學校里所有的工作人員幾乎都是從戰場上下來的而且身上或多或少地帶著傷殘。
其原因就不用多說了,非洲軍團兵力奇缺,尤其是訓練有素的德國官兵,所以四肢健全的人應該被派上戰場。
其實這些傷兵應該被送回國去休養,但這并不是什么好主意……補給線被切斷不但意味著補給運不過來,同樣傷兵也運不過去,或者說至少在運輸的過程要冒著被英軍戰機轟炸和水雷擊沉的危險。
于是其中一部份傷兵留了下來并成為軍事學校的教員。
教官叫埃爾溫,他被炸斷的半截殘肢上裝了一木制的假肢,就像電影里的海盜船長一樣,再配上的軍服就顯得有些詭異。
“我知道你們在想什么!”教官沖著學員們大聲叫道:“看著我!如果你們不想像我這樣或者比我更慘的話,那就打起全部精神來完成接下來的課程!”
頓了下他又接著說道:“我想你們都發現了,能到這里參訓的都是部隊里的精英,每個人都有不俗的戰績,甚至有些人的經歷堪稱傳奇……”
說到這里教官瞄了秦川一眼:“但是當你們走進了這個校門,你們就是什么也不是了,這里只有學員和教官,明白嗎?”
“明白,長官!”士兵們大聲回答。
訓練科目果然像秦川猜的那樣,各兵種都過一遍,這其中尤其是坦克。
也就是讓步兵學習坦克的駕駛和戰術而讓坦克兵學習步兵的戰術。
這種訓練方式顯然是正確的,就像之前所說的,步兵指揮官只有清楚坦克的性能及死角,才有可能很好的指揮步兵協同坦克作戰。
反之,坦克指揮官只有清楚步兵的戰術及弱點才有可能更好的為步兵提供掩護或者獲得步兵的掩護。
對這些秦川很容易就上手,畢竟在現代也是考過駕照有幾年車齡的人,對打方向盤、換檔、剎車這些東西不用教也會。
問題就在于二戰時的坦克大多沒有助力,駕駛起來是種體力活加技術活,換檔、剎車等都需要相當大的手勁,還沒開上一陣就有些精疲力盡,也難怪在行軍中會有駕駛員撐不住暈倒。
于是就有人問達維德最久駕駛了多長時間。
達維德回答:“大約八小時吧,你們知道的,那時正在行軍的路上!”
眾人不由瞪大了雙眼睛看著達維德,問:“你怎么堅持下來的?”
“很簡單!”達維德說:“你想像一下,敵人的飛機就在頭上追著,一停下來就要挨炸,你也能做到!”
所以說人的潛能是無限的,戰爭雖然慘酷,但它同時也激發人的潛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