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些問題,英**隊其實是處在進退兩難的境地。
全面清剿那些地下組織或許能有些成果,但明顯這并不能解決問題,因為在搜捕和清剿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激化英軍和埃及百姓的矛盾。
比如游擊隊襲擊倉庫后是把物資發給百姓,同時游擊隊又是為爭取埃及的獨立、自主而斗爭,所以當然能得到埃及百姓的支持,而且清剿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造成百姓的傷亡,于是引起民憤是必然的。
這在平時對于英軍或許算不上什么問題,有什么矛盾一律用武力鎮壓解決,埃及軍民想要生存就只有妥協。
但現在就不一樣了,此時正是德軍與英軍作戰的關鍵時期,如果埃及在這時候轟轟烈烈的爆發全面的獨立運動,那么英國人只怕就要吃不完兜著走了。
但這問題同樣也不能就這么算了。
如果當作什么也沒看見,那就是助長了游擊隊的作為使其更加猖狂,同時英軍的士氣也會遭到打擊。
想了想,蒙哥馬利就下令道:“交給非洲軍去處理!”
“是,將軍!”德甘岡回答。
這的確是個辦法……非洲軍就相當于偽軍,讓他們出面清剿就可以盡量避免英軍與埃及百姓的沖突而減少矛盾激化的可能。
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非洲軍不管怎么說也是埃及人,表面臣服英國的殖民但內心卻十分期望能夠實現真正的獨立,從利益角度考慮非洲軍也不會真心實意的幫助英國殖民者做什么。
當然,這還離不開秦川及斯萊因上校的暗中使力。
游擊隊的訓練原本是斯萊因上校負責的,對于這方面德軍并不陌生,因為此時的德軍已經有相當豐富的深入敵后破壞、偵察等作戰經驗。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以來他們一直都是這么干的,這也是“閃電戰”的要求……“閃電戰”能夠成功實施的條件之一就是必須有準確的情報,只有這樣德軍才能清楚的知道敵人的弱點并加以突破。
因此,德軍戰前總會派出一批偵察部隊深入敵后活動,他們甚至在戰前幾年就很有遠見的培養了一批會說一口地道英語的部隊,這使他們能偽裝成英軍士兵混進盟軍隊伍里。
但對于這些埃及游擊隊斯萊因上校卻有些束手無策。
有一天斯萊因上校就向秦川抱怨道:“上士,我幾乎就想放棄了,如果不是認為他們還有一點用的話……”
“發生什么?”秦川問。
“他們根本就不是合格的士兵!”斯萊因上校說:“他們能做的似乎只會裝彈然后扣動扳機……不,其中還有一部份連這個都不會,我認為不要對他們抱太大的希望!”
秦川明白斯萊因上校這話的意思。
對于德軍來說,能夠擔任深入敵后實施活動任務的全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他們掌握多種武器裝備的使用、精通多國語言(否則就無法偽裝成敵人),尤其還要很好的心理素質等等,幾乎就可以說是現代的特種兵。
所以西方把韋唯爾稱作是特種作戰的創始人極具爭議,因為在他之前德軍已經把特種作戰應用到實戰里了。
因此,斯萊因上校就以為埃及游擊隊要執行同樣的任務當然就要有德軍偵察兵的素質以應付各種突發情況,不要說與德軍一樣,至少要差不多或者過得去。
然而現實卻十分殘酷……埃及游擊隊隊員的素質幾乎就可以說是扛著槍的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