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軍和希臘軍在克里特島上的防御很快就到了崩潰階段,雖然英、希軍都努力嘗試著挽回這個局面。
希臘軍的嘗試就是與民族人民解放軍一起進攻“八點鐘”高地,但他們的嘗試根本起不了作用。
秦川認為這跟英國人的補給分配有很大的關系。
理論上來說,即便是德軍訓練有素而且還占據了高地有利地形,但英軍、希臘軍再加上民兵總兵力至少是德軍的五倍……更重要的還是德軍被包圍在一個高地上無法動彈,其所有的補給都得依靠運輸機空投。
所以這其實很好解決,就是盡量壓縮德軍的空間,這樣一來運輸機就很難將補給空投至德控區,甚至就算投到了英、希聯軍也可以用火力封鎖直接將其炸毀。
問題就在于英軍手里拿著最先進的裝備卻沒有多少戰斗意志,而希臘軍空有作戰意志手里卻沒有裝備,這其中尤其是希臘民兵……民兵打得很勇敢,尤其是夜里,幾次三番的朝德軍駐守的高地發起集群沖鋒,但幾次都被德軍強大的火力給壓了下來。以至于到了第二天天亮的時候,一千余人的希臘民兵只剩下五百余人還有戰斗力。
高地斜面上到處都是希臘民兵的尸體,讓德軍有些難以置信的是,許多尸體手里握的都不是槍,而是長矛、斧頭。
德軍甚至還對民兵發起了反攻……以民兵的火力根本就無法阻擋德軍的進攻,于是德軍就輕易得到更多的空間運輸機也就乘這時候將彈藥和補給空投下來。
這也可以說是英軍自作自受,英軍其實并不是沒有足夠的武器裝備這些希臘軍和希臘民兵,只是英國人有自己的小算盤……他們希望控制這些部隊,于是不敢放心裝備這些獨立意識很強的希臘軍,這其中尤其是民族人民解放軍,否則民族人民解放軍的裝備怎么也不會差到這種地步。
(注:這與意識形態也有關系,“希臘民族解放陣線”是希臘**建立的)
也就是說,英軍、希臘政府軍及希臘民兵其實是各有心機互相忌憚,雖然因為德、意的空降不得不一起抗敵,但卻是貌合神離形同一盤散沙,這才給德軍擊敗他們的機會。
英軍方面的努力,就是調來了“不屈”號航空母艦。
這個做法當然是正確的,英軍在克里特島上最大的問題就是機場被封鎖無法發揮出空中優勢,而航空母艦又相當于一個海上的活動機場,蒙哥馬利試圖用這種方法緩解克里特島的危機并扭轉戰局。
問題是航母只是小型機場,確切的說是超小型機場,它只能讓一些短距起降的戰機起降而且必須經過專業訓練的飛行員。
這使“不屈”號航空母艦的投入并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此時英軍的艦載機還是相對比較落后的“海斗士”、“管鼻燕”戰斗機,這些艦載機用于與意大利爭奪制空權、制海權還能勉強一用,面對德軍的BF109就只有挨打的份了,其中“海斗士”甚至還是老式的雙翼飛機。
戰斗進行到了第三天,德軍方面又出現了一個振奮人心的利好消息:馬萊邁機場已經在德軍的控制和搶修下重新投入使用了。
雖然只是一個機場,但對于戰斗來說卻有非凡的意義,因為這就意味著德軍的戰機能在馬萊邁機場降落補給,接著就可以全面掌握克里特島的制空權。
于是蒙哥馬利就不得不低下頭,說道:“我們輸了,把指揮部撤出吧!”
再打下去除了死更多的人外的確沒有任何意義,英國人一向重利益和現實,所以在第一時間將英第14步兵師及希臘軍的幾個重要將軍撤出后就宣布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