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補給線暢通,很快煉鐵廠就在克里特島建成了。與煉鐵石同時建成的還有生產子彈和炮彈的兵工廠。
子彈和炮彈雖說不起眼,但需求的量卻很大,它們如果能做到自給自足,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德國的運輸壓力,于是也就可以騰出更多的運力來為非洲運輸其它機器。
另一方面,非洲大陸上的鐵礦也修了一條公路通往馬特魯。
后來隆美爾覺得公路效率太低,干脆就從鐵礦修了一條鐵路到馬特魯,至于修建鐵路的材料和設備……在攻下亞歷山大港時就繳獲了英國人的鐵路和火車,這會兒就正好物盡其用了。
于是鐵礦石就從馬特魯港源源不斷的運往克里特島,煉鐵廠將其煉成鋼鐵就成為兵工廠的原料,其它原料比如火藥之類的,暫時無法自產就從意大利運……這樣就形成了可以運作生產的系統。其它工廠也一個個在克里特島拔地而起,這其中甚至還有一個坦克裝配廠。
對此秦川其實一點都不意外,沙漠作戰最需要的就是坦克,所以只要一有機會,隆美爾是絕不會放過坦克工廠的。
在布防上,隆美爾也正像秦川所建議的那樣,不但沒有把兵力從克里特島抽調出去,反而還加強了克里特島的防御……
海岸線基本由意大利軍隊防守,這是必須的,德軍兵力不足根本就不足以防守那么長的海岸線。
德軍主要是防守三個機場……第90輕裝甲師分成三個部份,將坦克、裝甲車分布在三個機場。
正如之前所說的,空降兵的克星就是坦克和裝甲車,而且德軍的坦克可不像英軍“瑪蒂爾達”那樣的蝸速,它們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到敵人空降點并投入戰斗。
更重要的還是……英軍沒有“鐵拳”,也就是說英軍傘兵很難與德軍機械化部隊對抗。
隆美爾對此還不放心,他在克里特島上布設了許多反空降的設施……一根根削尖了指向天空的木樁,木樁之間還掛著帶有倒鉤的鐵絲網,鐵絲網上還綁著地雷。
因為這些削尖的木樁看起來像是一根根竹筍,所以德軍士兵就將其稱作“隆美爾竹筍”。
而且這么做似乎并不困難,因為克里特島本身就更多山地,適合空降的地方本來就不多,被隆美爾這么一布置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防空方面,隆美爾就在沿岸投入了大量的防空火力,其中包括88MM高炮。
當然,這些都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戰機……隆美爾將航空聯隊中的兩個航空大隊都布置在克里特島。
這么布置當然是有道理的,亞歷山大防線幾乎不需要戰機,而且如果需要戰機掩護的話,克里特島的戰機隨時可以飛往亞歷山大支援。
再加上從德國運來的三十臺防空雷達,克里特島幾乎可以說是撒下了天羅地網。
接著,德軍似乎就只需要等待一個個工廠建設完成,然后就是勝利的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