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林上校的直覺是對的,尤其是秦川等人還有意在山丘后一百米構筑防線……這可以說是很明顯。
只不過科林上校沒有想到的是,僅僅只是半個多月的時間,德軍這款只有30米射程的反坦克裝備就呼啦一下變成160米射程。
于是,科林上校原本十分明智的命令就變成了一場災難。
坦克緩緩朝德軍的防線涌來,英軍迫切的需要走下山丘然后在平地上擺好陣勢……英軍在斜面上沖鋒,除了坦克有“反斜面危險狀態”外,步兵也同樣有類似的問題。
這倒不是說步兵也存在俯角、仰角,步兵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舉槍射擊。
問題就在于斜面會讓跟隨在坦克后的步兵成梯次的高出坦克的車身,于是步兵就無法得到坦克的掩護。
這也是秦川等德軍士兵使勁把迫擊炮和子彈朝坦克后傾瀉的原因……
英軍雖然有坦克,而且這坦克幾乎還可以說是無敵的,但這坦克在斜面卻打不到敵人同時也無法為英軍步兵提供掩護,于是在這特定的時間,英軍坦克幾乎就等同于不存在。
實際上,德軍士兵也是將這些坦克當不存在打的。
山丘距離德軍三百米的距離,也就是說在德軍50MM迫擊炮的射程之內,于是那迫擊炮炮彈就像冰雹似的朝英軍炸去,只炸得英軍步兵成片成片的倒下。
“砰!”的一聲,秦川一槍撂倒山頂陣地上的一名英軍。
他擊斃的是一名英軍狙擊手。
這時正是敵人狙擊手打狙擊的時候,因為他們地處高位戰據地利,而且山頂陣地上到處都是英軍的步槍手,秦川很難在他們中把狙擊手認出來……狙擊手拿的步槍與其它英軍一樣,都是“恩菲爾德”步槍,如果說有什么不同的話,那就是多了個狙擊鏡,而這一點在陽光照射的背影下是很難看到的。
但秦川還是看到了,原因是這名狙擊手在狙擊鏡上纏著布帶……這沒什么不對,布帶在保護狙擊鏡的同時還可以成為一種偽裝,秦川的狙擊鏡上也纏著布帶。
問題就在于,這布帶松了一角,這個的“一角”就在沙漠的晨風中“瑟瑟發抖”。
于是他就成了秦川的槍下亡魂。
狙擊手最大的敵人絕對是狙擊手,所以他們也必定是第一重要的打擊目標。
“砰!”的一聲。
這回擊斃的是一名英軍軍官,他看起來應該是個少校……秦川不確定是因為在陽光在山丘的后面只留下一個并不清晰的影子,秦川無法看清他的軍銜。
但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指揮若定,在他的命令下想要沖上去尾隨坦克的士兵都在附近尋找掩護。
這才是正確的……此時的坦克無法為他們提供掩護,他們更應該做的是等待,等坦克開下斜面走上平地并在身后留下足夠的空間后……他們再沖下去躲在坦克后。
所以,秦川知道這個軍官是個聰明的軍官,其實更應該說他是個會打仗的軍官……英軍部隊中聰明的軍官不少,但會打仗的卻不多,于是他就成了秦川的第二個目標。
“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