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克里特島已經引起意大利人的不滿,所以隆美爾也不敢急著宣布利比亞獨立,畢竟這也不需要急于一時。
但其實有時宣布與不宣布其實并不重要,因為德**隊在埃及和希臘都是這樣做的,于是利比亞人也想當然的以為德國會支持利比亞獨立,甚至他們中還有許多人猜到了德國是礙于意大利軍隊的原因才沒有這么做。
德軍的這些政策很快就得到百姓的支持,埃及、希臘甚至還有利比亞人及其它國家的人。
這種支持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就是德軍輕松的組織起了一支民兵。
事實上,這支民兵并不是德軍組織起來的……
克里特島上的是丹尼斯上校,埃及的是史瑞夫將軍。
他們在德國的支持下獲得了大量的裝備,同時這些用愛國主義思想武裝起來的部隊又不缺人,于是只需要將步槍分發下去很快就發展壯大。
當然,這支部隊的戰斗力不敢恭維,尤其是史瑞夫將軍的那支埃及軍,槍支分發下去后很快就出現持械搶劫、內部爭斗等情況,就像之前所說的……非洲內部總是有數不清的部落,而部落的利益永遠大于國家利益,這使他們很難被組織在一起朝同一個目標前進。
但這對隆美爾來說并不算什么事,因為他的目的并不是讓這些部隊擊敗英軍……這些部隊當然無法擊敗英軍,他要的是挑起當地土著對英國人的仇恨激化他們的矛盾。
接著隆美爾就接到了來自史瑞夫將軍的情報:“大批美**隊在塞得港登陸!”
史瑞夫將軍甚至還提供了詳細的部隊番號:美國第10航空大隊,第1裝甲師,空降第503團”,另外還有從英國本土調來的英軍空降第一師。
這是丘吉爾努力的結果,他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后的第二天就飛往華盛頓與羅斯福商議,并與羅斯福達成了非洲戰場優于中印緬戰場的共識,于是美軍就將原本位于印度支援中國遠征軍的美國第10航空大隊全部調往北非。
這樣一來,英軍在北非就毫無疑問的擁有壓倒性的兵力。
拿著情報的隆美爾揚了揚眉,對參謀說道:“有意思,局勢完全按那個‘傳奇上士’說的那樣發展,就像他看到了似的!”
參謀知道隆美爾這話的意思,英國人調來大批的戰機和空降兵顯然不是為了突破亞歷山大防線的,它們是用來往阿爾及利亞空降的。
隆美爾沒有多想,就把得到了這個情報轉發給了希特勒。
希特勒看到這封電報不由愣了,他在指揮部前焦急的來回走動著,然后猛地揮著拳頭罵道:“這就是日本那些蠢貨干的好事,瞧瞧他們,在這關鍵時刻他們干了什么?”
也難怪希特勒會如此氣憤,希特勒其實是希望日本不要全面進攻中國而與德軍一起夾攻蘇聯的,但日本卻在諾門坎一役中被蘇聯給打怕了沒有這么做。
這也就罷了,日本卻又偏偏要在這時候惹上美國這個主……希特勒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走過來的人,他一直以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之所以失敗,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美國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