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英國人的老把戲!”雷德爾舉著望遠鏡朝炮彈打來的方向望了望,雖然什么也看不到:“他們派出的是先頭部隊,一些速度較快的輕巡洋艦和驅逐艦,目的是吸引我們開火,一旦戰斗打響,他們的空軍就會對我們狂轟濫炸!”
秦川點了點頭表示理解,這其中的關鍵就在于130MM高平兩用副炮的裝彈問題:對付戰機和對付軍艦用的炮彈是不一樣的,打軍艦要用榴彈或是穿甲彈,打飛機則要用延時引信炮彈,當然,此時已改成了“近炸引信炮彈”。
如果被英國人先頭部隊吸引而投入戰斗,那么軍艦的防空主力也就是130MM副炮就因為炮彈的問題而出現混亂或是海空無法兼顧。
同時,因為敵輕巡和驅逐艦是在高速移動,所以德艦就算開炮也很難命中目標。
所以,英國人是在吸引德國海軍開炮,他們的空軍應該正在飛來的路上或是躲在云層里虎視耽耽。
另一方面,這時代的海戰更多的是視距外作戰。
也就是雙方都有航母,用偵察機尋找敵人艦群的位置,找到之后就派出艦載機對敵艦隊狂轟濫炸。
在這種模式的海戰里,雙方軍艦通常看不到對方軍艦,而是在空中進行對決,艦對艦并且強調大炮巨艦模式的作戰是一戰的戰術。
但地中海的海戰有其特殊性。
首先是地中海國家通常沒有航母……法國、意大利沒有航母,其實兩國都有在建的航母,但都因為投降時還沒完工最終沒能發揮作用。
英國雖然有航母,但也只是一艘由戰列艦改裝成航母,搭載的艦載機只有21架,能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
其次,就是地中海比較狹小,在岸基機場的協同下,雙方戰機很容易就能找到對方艦隊的位置并與之協同(這也是地中海國家對建造航母的需求和熱情不大的主要原因)。
于是,雙方艦對艦在視距內作戰的慨率就成級數的增加,就像現在,德國艦隊就不可避免與英國艦隊在突尼斯海峽艦對艦。
只不過雙方都在忍耐并試探……德軍因為飛機數量少不敢輕舉妄動,英軍則因為之前航空兵損失慘重希望德軍軍艦先投入艦對艦的戰斗。
“嗚……”又是一通炮彈從遠處打到附近海域,彈著點更密集了些,但還是沒有命中。
想了想,秦川就說道:“或許我們應該開炮!”
“什么?”
“我們應該開炮!”秦川說:“讓對方以為我們上當了,這樣他們的空軍才會出現!”
雷德爾點了點頭,然后就下令道:“戰斗準備,全速前進……”
艦隊開足了馬力朝敵艦方向迎去,接著,在偵察機的引導下朝英國艦隊打出了一排排炮彈,也不知道是運氣還是德軍偵察機算準了英軍艦隊的航線,第一輪齊射就有一發炮彈命中了英軍一艘巡洋艦。
“我們擊中它了!”飛行員報告:“正中敵艦彈射器,其上的飛機被炸成了碎片并燃起了大火!”
顯然,這是一架裝滿了油準備起飛的飛機,否則不應該燃起大火。
不過托維中將并沒有因為這個損失感到惋惜,相反他還放心了些,因為德國人終于應戰了,這樣他就可以讓空軍出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