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一旦真正的戰爭出現在眾人面前時,事情可能就未必如此了。
果然,秦川的想法兩天后就得到了應驗。
這天早晨,所有人都像往常一樣匆匆吃過面包和烤土豆后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此時坑道的工作已經基本成型,不確定的就是要往里頭裝多少補給……這永遠都是個未知數,因為你不知道會被敵人困在里頭多久,兩天、三天,或是一周、兩周。
更糟糕的還是,埋藏補給的地方還很有可能會被炸塌,那樣所有人就要被餓死在里頭了。
因此,補給點是用最粗的木材進行加固,而且還分幾個位置存放,以免一個地方被炸塌就無以為繼。
就在士兵討論著儲存的是食物多些還是彈藥多一些的時候,天空中就隱隱傳來了飛機的“隆隆”聲。
士兵們朝天空望去,但刺眼的陽光卻照得大家什么也看不見。
“進坑道,隱蔽!”秦川大喊:“是敵人的飛機”
戰場呆久了,秦川基本可以做到以飛機的轟鳴聲分辯敵我……阿爾佛雷多曾經對此表示懷疑。
“飛機的型號那么多!”阿爾佛雷多說:“有德國的、英國的、美國的,還有意大利的……你怎么能從聲音分辯出是哪種飛機?”
“我分辯不出!”秦川回答。
“可是你總能提前知道是敵人的飛機還是自己人的飛機!”阿爾佛雷多滿臉不信的問:“為什么?”
“我只需要記住德國飛機引擎的聲音!”秦川說:“除此之外會飛到我們頭上的就總是敵人的!”
阿爾佛雷多不由恍然大悟。
這話的確是,意大利戰機可以說基本沒有在北非活動……就算有也是用來偵察,偵察當然是在敵人的陣地前偵察而不會在己方陣地上轉悠。
所以,要分辯敵我并不困難。
此時秦川聽到就是不同的轟鳴聲,而且很沉悶,就像打雷似的從很遠的地方傳來……于是秦川判斷可能是美國人的轟炸機上場了。
秦川猜的沒錯,來的是美式B17和B24轟炸機編隊,與英軍重型轟炸機七千米的高度相比,它們可以飛到八千五百米到一萬米高空,航程更是讓人吃驚。
其中B17的航程較短,只有兩千九百公里,所以它被布置到馬耳它島對突尼斯實施轟炸。
B24的航程較長,裝載5000磅炸彈時可以飛3700公里,也就是說可以從利比亞的班加西直接飛到突尼斯前線……事實上盟軍也的確把轟炸機大隊設在班加西。
班加西在地圖上是個突起,轟炸機從那起飛一路上都是海洋,這樣就可以避免經過陸地遭到敵人防空炮的射擊,然后從加貝斯插入陸地以最短的路徑插入突尼斯轟炸他們想要轟炸的任何地方。
這種轟炸對于盟軍來說是很廉價的,因為他們不需要在漫長的沙漠上運輸炮彈……炸彈直接在班加西港卸下就運到轟炸機上,接著就丟到敵人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