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眼里永遠是利益,就像伯諾瓦等人,他們肯暫時屈服于德軍也同樣是因為利益。
如果有一天,盟軍占領了突尼斯乃至攻陷了阿爾及利亞,伯諾瓦等人肯定會毫不猶豫的就站在盟軍一邊。
法國營的士兵都是這些商人的孩子,所以他們當然也繼承了這一點。
這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就是他們沒有多少愛國情懷……就像之前所說的,他們眼中只有利益,所以只要讓他們看到了利害關系或是切實體會到了,那么他們就有可能死心塌地的為德軍作戰。
壞處,就是現在他們的立場還在動搖,甚至很可能還懼于盟軍的強大更偏向盟軍。
所以,要解決這問題就必須從兩點入手:
一個是讓他們相信這場戰爭最終的勝利者會是德軍而不是盟軍……以利益為重的他們當然會與勝利者站在一起。
另一個,就是要讓他們認識到,就算他們投降了,他們也不會有好下場。
而且,秦川相信這兩點對大多數法國人都適用。
對于前者,秦川認為隨著戰局的發展他們會慢慢的認識到這一點,而且這個還是無法“說服”的,戰局是對德軍有利還是對盟軍有利,這是擺在眼前的現實,明白人都會看得到。
后者,其實法國士兵們自己也了解,他們會遭到清算。只不過事情沒有發生他們并不確定,所以還抱著僥幸的心理。
這才是法籍營戰斗表現如此之差的根本原因,如果這些問題沒解決,對法籍營的訓練都會是白費的。
但秦川一時也不知道該怎么解決,于是也只能將它暫時放在一邊。
原本秦川以為像這樣的僵持的攻勢還會繼續一段時間,畢竟德軍在加貝斯防線經營了幾個月,而且占據了地利,盟軍就算再強大也很難短時間內突破,但秦川卻沒想到一向穩扎穩打的蒙哥馬利這次卻采用了一個相對冒險的激進打法。
其實蒙哥馬利也有他的苦衷……他在對加貝斯防線實施幾輪轟炸之后,發現效果都不理想,原因是德國人的工事大多都建在山頂陣地或是反斜面上,英軍的炮火基本對這些工事無效,轟炸機還能起到一些作用,但英軍只有一個轟炸機大隊,而且還要往返于敵我之間,根本就無法轟炸長達數十公里的加貝斯防線。
更糟糕的還是,在嘗試了幾次對加貝斯防線的進攻后,蒙哥馬利還發現第八集團軍所受的訓練都是沙漠作戰……但現在卻要面臨突尼斯的山地。
這讓英軍有些無所適從,許多部隊都不知道該如何展開進攻。
“我們不能再等下去了!”蒙哥馬利說:“我們的情報顯示,德國人甚至阿爾及利亞人,在每個高地上構筑工事,這其中包括加夫薩公路一帶的高地……如果讓他們完成這些工事,我們即便擁有強大的裝甲部隊也無法突破敵人的防線!”
艾森豪威爾點了點頭表示理解,機械化部隊不適合山地作戰這是常識,而英第八集團軍偏偏又是組建了大規模的機械化部隊一頭撞到了山地里。
“那么,我們該從哪里進攻呢?”艾森豪威爾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