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邪的英軍又做了幾次嘗試,其中一回他們還帶上了火焰噴射器。
英軍使用的是美國M1型火焰噴射器……其實英國人也有自己的火焰噴射器,英軍使用的火焰噴射器造型有些奇怪,或許是為了方便攜帶,英軍將燃料罐制成圓形,中間還有個小型的空氣壓縮瓶,因此英軍士兵就給它取了個綽號“救生圈”。
應該說,英國士兵在給武器裝備取綽號這方面還是很有創意的。
然而,北非的英軍并沒有裝備火焰噴射器……之前是在沙漠作戰,沙漠空曠的地形不適合火焰噴射器作戰,這里地形一片空曠,而火焰噴射器的射程很短,只有20米左右,火焰噴射手很難在空曠的地形上靠近敵人這么近的跑離。
其次,靠近50米左右就可以投擲手榴彈了,在此之前還可以打班用迫擊炮,于是火焰噴射器在這里就變成了中看不中用的東西。(火焰噴射器更適合在復雜地形上對付敵人復雜的工事)
幸運的是,英軍沒裝備美軍卻裝備了不少,于是英軍就從美軍那緊急調用了幾十具。
事實上,英軍調用的不只是火焰噴射器,把美軍的火焰噴射兵也一起調來了……英軍不知道怎么操作這玩意,雖說聽起來是挺簡單的,但武器裝備這東西尤其還是像火焰噴射器這種危險性很高的武器裝備,一旦操作不當噴出的火就會燒死自己。
這不是夸張,因為它噴出的是火焰,操作時會有嚴格的規范,比如噴射槍要有一定的上揚角度,低于這角度火焰就很空易落到噴射手腳下引燃自己。
德國人對這一點當然有所防備……火焰噴射器是德國人發明的,他們當然知道這玩意是對付洞穴、碉堡的利器。
所以在構筑坑道工事時多米尼克就問著秦川:“如果敵人用火焰噴射器怎么辦?”
“他們沒法用那玩意威脅到我們!”面包師說:“坑道拐了兩個彎!”
此時的火焰噴射器還沒有使用凝固汽油,使用的是石油混和燃料,用這種燃料的火焰噴射器射程近、燃燒時間短而且火焰不會飛濺、不會沿著坑道拐彎。
“當然!”多米尼克回答:“他們的確燒不到我們,但我說的不是這個,那玩意會抽干坑道內的空氣!”
顯然,多米尼克在這方面比非洲軍團更有經驗。
后來才知道,多米尼克做為一名在東線與蘇聯人打過仗的傘兵,他們就有過用火焰噴射器弄死躲在山洞里的蘇軍的經歷。
秦川當然不會讓這件事發生,美軍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可沒少用過火焰噴射器,而且那時用的還是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凝固汽油燃料。
英軍是在第七次進攻時用上火焰噴射器的,這時已經是下午三點多了……英軍從早上開打以來就沒消停過,要么就是炮轟要么就是發起進攻。
進攻失敗后他們就會退下去總結下經驗,然后變換一個花樣上來再嘗試一次。
這一回的嘗試當然就是火焰噴射器。
此時的他們已經變聰明了,專門挑幾個掩護不是很到位的坑道口動手……這樣他們就不致于要擔心后背時不時的會射來幾發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