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說……”
蒙哥馬利點了點頭:“就像我們在沙特發現石油一樣,這一回輪到他們交上好運了!”
但油苗的具體位置卻沒有暴露,這讓英軍花費了許多功夫,動用間諜、偵察機等,最終是由達德遷出的阿爾及利亞百姓那找到了突破口確定了蒂姆拉格盆地。
這天,勘探人員圍著幾個鉆井正忙碌著……巴克豪斯教授一共打下五口井,編號從1到5。
這五口井是巴克豪斯教授按分析的數據定下的,也就是在最有可能有油的位置架設,發現油苗的水井當然也是其中之一。
井架高高的立在地面,鉆桿一根根的往下接,鉆頭在井下“隆隆”的打著巖石。
秦川問過巴克豪斯教授,他們的這些鉆井每小時能打3.53米……這和現代的鉆井有一定的差距,秦川曾經去參觀過一個油田,據介紹該區老式機械鉆的速度高達每小時4.65米。
不過那是現代,這時期的鉆速能有這么高已經相當不錯了。
這樣日夜不停的打,這過程中有可能鉆頭磨損需要更換或者出現井斜……所謂的井斜就是因為鉆桿過長,鉆頭和鉆桿在工作的震動中偏離原來的方向打歪了,這時就要經過井斜較正。
于是大致一算,要打到兩千多米也就是油層至少需要一個多月。
此時秦川忍不住想起PDC鉆頭……這玩意在遼河油田創下了一小時16.93米的紀錄,而且即便是在可鉆性極差的礫巖段和玄武巖段還能達到11米多的時速,且磨損很輕微。
這要是用在這里,兩千多米也許只需要七、八天就能完成了。
但目前的設備就這水平,秦川也只能耐著性子等了。
這時,突然傳來了刺耳的防空警報,勘探成員和正在看圖紙的巴克豪斯教授不由紛紛抬起頭來,接著就把詢問的目光轉向了秦川。
“敵人空襲!”秦川大叫:“進防空洞,這不是演習!”
勘探成員這才反應過來,紛紛丟下手里的工作撒腿就往防空洞跑。
防空洞當然是秦川等人為勘探人員挖的,而且在此之前秦川還進行過幾次防空演習,這使勘探人員進入防空洞時一點都不慌亂。
“記得教過你們的嗎?”秦川說:“第一:除非我的命令,否則無論什么情況都不要跑出防空洞。第二:張大你們的嘴巴并塞住耳朵,這有助于保護你們的耳膜!第三:不要靠在側壁或是趴在地上!”
英軍轟炸機要進入防線相當長的一段距離才能到達蒂姆拉格盆地,所以秦川有足夠的時間再把這些交待一遍。
“是的,上尉!”漢斯回答:“我們記住了,是敵人的轟炸嗎?”
“還不知道!”秦川說著,就走到防空洞口掏出了望遠鏡朝空中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