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會知道這種方法當然不是他聰明,而是他知道歷史上的德國人最終就是這樣解決這個問題的。
只不過等到他們找到這個解決的方法并成功將“靶機”研發出來的時候,已經是戰爭末期了。
現在,秦川顯然將它提前了。
秦川不知道這會對德國造成什么樣的影響,他只知道現在北非需要它給北非的盟軍一點威攝。
在此之前,隆美爾就有意讓部隊做出點動作,比如讓潛艇時不時的在馬耳它海域出現一下,或是偵察機去馬耳它島偵察一下。
但這種“刷存在感”的動作顯然無法引起英、美軍的注意……德軍幾乎沒什么能威脅到盟軍,尤其是馬耳它島,所以英、美軍完全沒放在心上。
這就是德軍尷尬的地方,因為實力的巨大差距,就算隆美爾站出來的大喊明天就全線反攻也沒人會相信,反而會把它當成一個笑話。
原本秦川以為就這么等著過一段時間康拉德上校將研發好的“靶機”交給非洲軍團使用就可以了,沒想到幾天后就接到了隆美爾的命令。
“上尉!”隆美爾一邊批閱著文件一邊說道:“康拉德上校剛才打了個電說話過來!”
“哦!”
“說的是‘靶機’的事!”
“出了什么問題嗎?”秦川問。
“不!”隆美爾停下手中的動作,抬頭說道:“他們認為相比起西西里島,阿爾及利亞更適合做為發射基地!”
秦川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西西里島雖然到處都是山地更容易隱藏“靶機”,但沒有戰略縱深隨時都會處于英、美軍轟炸機甚至是戰斗機的打擊之下,這不利于“靶機”發揮250公里遠射程的優勢(馬耳它島距西西里島最近的部位只有90公里)
而阿爾及利亞及突尼斯一帶就不同了,“靶機”的基地可以有很多選擇而且還可以測試其極限射程為之后轟炸英國本島做準備。
“另一方面!”隆美爾接著說道:“康拉德認為最好在阿爾及利亞繼續‘靶機’的研發,原因是讓‘靶機’適應阿爾及利亞的地形和氣流以確保它將來投入戰場時不會有太多的麻煩!”
這也沒有問題,史上在研發“靶機”時同樣也考慮過這個問題,不過基地當然不能設在法國北岸,那樣太明顯了。于是德國就在波羅的海選擇了一個叫“佩訥明德”的城市做為研究基地,那里可以讓“靶機”第一時間就適應海上的氣流。
當然,因為此時的“靶機”是根據北非戰場的需求提出的,就應該先讓它適應沙漠氣候,這樣也更容易發現它會在沙漠中出現哪些意想不到的問題。
只是……秦川不知道這跟他有什么關系。
“研發人員需要警衛!”隆美爾解釋道:“你知道的,他們不可能、沒必要從柏林帶警衛過來。同時那些沒有沙漠作戰經驗的警衛可能連自己都保護不了!”
于是秦川就明白了,這次干的又是警衛的事。
果然,隆美爾就聳了聳肩,說道:“康拉德指定了你的部隊。他認為你在保護他們的安全時,或許還可以為他提供一些寶貴的建議!而且你們對此也有經驗不是嗎?上次保護石油勘探隊就做得很好!”
“是,將軍!”
“你要注意一點,上尉!”隆美爾說:“我們注意到自由法國已經聯合法國游擊隊向阿爾及利亞滲透了,你知道的,阿爾及利亞和突尼斯有很多法國人,他們在那還有相當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