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望鏡很快就按照秦川的想法加裝到了“靶機”上,并且按照漢娜調較的數據對導航系統進行了一系列的數據調較。
于是幾天后第二次試飛就順利多了。
這順利一方面是需要漢娜人為操作的瀕率大幅度減少,這說明“靶機”已越來越符合無人駕駛的要求。
當然,一次試飛就將所有數據都調較完善幾乎是不可能的,漢娜記錄下了在第二次試飛時她總共對“靶機”進行了五次操控,而且幅度很小。而在第一次試飛時總共進行了二十余次,且半數以上是大幅度操控。
用漢娜的話說,就是:“我幾乎在里頭睡著了,太神奇了,它居然能自己在空中飛行,就像有生命的東西一樣,我已經愛上它了!”
這說明了兩點:
一是漢娜的修正操控十分精準,因為她所做的操控是基礎數據,這些數據要是出了錯調較也不可能會準確了。
二,是科研人員的調控十分到位。
總之,德國人認真謹慎的工作態度在其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這種失之毫厘繆之千里的試飛中就尤顯重要。
另一方面的成功,就是漢娜在第二次試飛中成功的平穩降落,“靶機”甚至沒有受到一點損傷,當然漢娜也沒有。
這鼓舞了整個科員團隊的士氣給了他們很大的信心。
“我想我們再試飛幾次就能完全修正了!”馮布勞恩說。
“是的!”康拉德表示贊同:“現在是五次,下一回就是四次、三次……當它能飛到兩百公里而不出錯的時候,原則上就已經可以完成任務了!”
“事實上,一百公里就可以在戰場上發揮作用了!”秦川說:“因為西西里島距馬耳它島最近的位置只有90公里,另外還有更近的班泰雷利亞島和蘭佩杜薩島,據說美國人在果佐島又建了一個機場!”
“也就是說……”康拉德興奮的說道:“我們在西西里島就可以轟炸他們建在這些島上的機場,哦……我忍不住想看看它轟炸敵人機場的樣子了!”
“我更想看看他們被轟炸時的表情!”漢娜插嘴道:“他們一定會被嚇壞了!”
軍官們忍不住笑了起來。
秦川等人不知道的是,他們在薩拉特的試驗已經引起了盟軍的注意。
薩拉特是阿爾及利亞腹地,原本盟軍的偵察機是不會有興趣偵察這里的。
這一方面是因為距離太遠,距離加貝斯防線足有一千多公里,基本沒有什么偵察機能飛到這么遠的距離再飛回去。
另一方面則是這里一片荒漠,對敵我雙方都沒有很大的戰略價值。
盟軍之所以能注意到這里僅僅只是因為一次意外……一架執行轟炸任務的B17轟炸機出了故障脫離了轟炸機群,之后迷了路飛到了這里。
然后,因為無法分辯自己的位置,于是B17飛行員決定降低高度確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