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登少校的計劃很快就得到了孟席斯的認可,畢竟孟席斯也不敢期望僅僅通過一次行動就能將德國人秘密武器弄得一清二楚,這不但不現實而且風險太大,很有可能會使突擊隊全軍覆沒而又什么都得不到。
于是三門40MM口徑有博福斯高炮幾小時后就空投到了杰登少校的手里。
杰登少校對這次攔截做了一個細致的規劃。
首先是攔截位置。
位置太靠前不合適,太靠后也不行。
太靠前,會使防空炮手根本沒有時間準備……要知道那可以時速六百多公里的東西,而且防空炮手還不知道它什么時候發射,位置太靠前的結果就是炮手還沒反應過來飛行器就已經從上空飛過了。
太靠后則不利于后續行動的展開。通過之前對德軍一次試射的觀察,杰登少校注意到德軍在100公里前布置的兵力很少,每組只有一輛摩托車三個人(其中一名是駕駛員,一名是觀測員,另一名是救護員)。
但在100公里后的路段就較為密集而且人數也是之前的幾倍。
如果攔截路段靠后的話,就意味著要面對許多敵人并且還會從四面八方圍過來。
仔細考慮一番,杰登少校認為最適合的是將攔截點設在60公里左右,他們只需要將德軍其中一個小組偷偷干掉,就會產生一段30公里左右的盲區。
同時,因為高炮距離德飛行器的起飛處有60公里,這就為防空炮手爭取到了7分鐘左右的準備時間。
杰登少校將自己的部隊分成了幾個小組:
第一個小組是觀察組,這個小組一共有8人分兩個潛伏點在彈道兩側一左一右的輪番用望遠鏡觀察……這是一個很痛苦同時也是考驗耐心的任務。
他們必須任何時候都保持警惕并保證通訊設備通暢,同時還要注意隱藏好自己不被德軍發現……他們是距離德軍最近的一組。
第二組是高炮組。
博福斯高炮理論上來說只需要三人操作:兩名炮手坐于其上操作火炮。其中,右側副炮手負責操控旋轉機構,左側主炮手負責操控高低機構并踩下腳踏板擊發火炮。高射炮旁還需要一名裝填手。
另外還必須有一名通訊員守著電話……這樣才能提前知道營地方向的飛行器是否已經發射并與其它部隊協同。
計算一下:每門炮需要4人,三門炮就需要12人。
第三組是行動組。
布置這個組時就有點麻煩,因為他們不知道飛行器被擊落時會掉到哪個位置。
杰登猜測飛行器的時速大約600公里,因為他在上一次試飛中發現其飛行速度與“噴火”式戰機相若(實際時速為645公里,杰登一行人畢竟是陸軍,對飛行器速度的估計不太準確)。
如果以時速600公里計算,在60公里處命中飛行器,然后沿拋物線掉落……大慨就會在70公里左右墜落。
杰登把20人每兩組一人分布在70公里到80公里之間,他們的任務就是在飛行器墜落時用最快的時間趕到并完成近距離和內部拍照,如果有可能的話就取下其關鍵部件帶回研究,能俘虜活的飛行員就更理想。
最后就是攔截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