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兔嵬子!”格哈德說:“命令已經傳達幾次了!”
“我想我們該去巡視一下了!”秦川說:“總會有人忍不住的!”
“嗯哼!”格哈德表示贊同:“走一走說不定會更暖和些!”
秦川和格哈德分兩頭巡視,經過維修廠的時候就聽到里頭傳來“鏗鏗”的敲擊聲,里頭還隱隱透出一點光線。
秦川不由皺了皺眉頭,掀開擋在外頭雨披一貓腰就鉆了進去。
“上尉!”
“上尉!”
……
幾名德軍士兵在看到秦川時不由慌忙停下手上的動作挺身站在一旁。
秦川看了看屋內點著的一盞煤油燈,就不滿的說道:“看來剛才那通炮彈給的教訓還不夠!”
“報告上尉!”一名滿臉油污的士兵回答:“我們在修坦克!”
秦川知道他們沒有說謊,因為在煤油燈的光線下可以看到他們手里還有工具。
“為什么不等到明天修?”秦川問。
“我們擔心來不及!”士兵回答。
“什么來不及?”
“上尉!”士兵解釋道:“這輛坦克無法行動,這里離前線很近,而這一帶又是我們要放棄的地區……”
于是秦川就明白了。
就像這士兵說的,修理廠距離前線很近,蘇聯人只要一個沖鋒就能打到這里,也就是說如果不盡快修好的話,這輛坦克隨時都會落入蘇軍的手里。
“上尉,請您理解我們的心情!”另一名士兵說:“我們是坦克兵,我們不希望在戰場上只是一名步兵……抱歉,上尉,我的意思并不是瞧不起步兵……”
“我明白!”秦川打斷了他的話,反問道:“它有可能修好嗎?”
“庫魯茨說用不了多久就能動了,上尉!”油污士兵回答。
“庫魯茨?”
“就是他,上尉!”油污士兵把目光投向角落的一名小個子德軍。
“你好,庫魯茨!”秦川向他打了個招呼,但奇怪的是他一臉茫然,帶著些不知所措的目光看了看旁邊。
“長官!”油污士兵解釋道:“庫魯茨是拉脫維亞人,他聽不懂德語,但他會一些英語,我們更多的是用手勢交流!”
秦川不由“哦”了一聲。
德軍士兵里會出現拉脫維亞人一點都不奇怪,從現代的眼光來看拉脫維亞是蘇聯的一個成員國,但它其實在一戰時就獨立了,直到1940年時蘇聯又出兵占領了拉脫維亞將其并入了蘇聯。
與拉脫維亞相似的還有立陶宛、愛沙尼亞等幾個國家。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會有反抗,這些國家首先憎恨的是毫無理由吞并它們的蘇聯,這使德國進攻蘇聯將蘇聯人從他們的領土上趕走時,就被認為是“解放者”。
事實上德軍也正是利用了這一點所以得到了不少當地百姓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