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來說,這應該是“地道戰”而不是“坑道戰”。
兩者在形式上很相似,都是在地下挖坑,但其實還是有區別的。
最大區別在于“坑道戰”的坑道是構筑在高地上,它露在外頭的就只有一個坑道口,坑道主體在高地內部,由于高地的性質從外頭很難將坑道挖開。
“地道戰”一般情況是構建在平地或是地勢不高的高地上,如果知道地道的走向從外面往下挖更容易找到地道。
因此它們的作戰方式就有很大的區別,比如“坑道戰”是利用坑道口相互掩護,利用高地實現“藏兵”、“機動”并與反斜面陣地結合在一起進行作戰。
而“地道戰”就是利用地表的建筑隱藏地道口進行機動作戰。
當然,秦川在這里使用“地道戰”的戰術并不是想著依靠這種戰術與蘇軍作戰,而是被蘇軍以及寒冷逼得有些沒辦法了。
煙囪整好而且被證明有效后,部隊的士氣很快就得到了一個質得提升。
原本所有人包括第一步兵團的士兵在內對這場戰爭都抱著消極的態度……這并不能怪他們,幾千人占著一塊小高地被蘇軍在外頭團團包圍,而且蘇軍又是坦克又是大炮的,德軍卻是什么也沒有。
敵我之間巨大的懸殊是明擺著的,尤其晚上還不能生火,吃的食物也是冷冰冰的,覺也沒法睡……這樣下去不說打仗,不需要幾天要么凍要么累很快就玩完了。
但是現在,煙囪一弄好馬上就能烤火,地窖里暖和得就像溫室似的成了休息、睡覺的好地方,有了鍋當然就能吃上熱呼呼的食物。
士兵們的要求其實很簡單……溫飽問題解決了,睡眠問題也解決了,那么就算是在戰場上戰死也是舒坦的死了。
在這個基礎上,再讓士兵們進行地道改造當然就不在話下了。
地道改造表面看起來不難,小鎮里的房子互相距離都不遠,間距十幾米,也就是說只需要方向對,從側翼挖個十幾米深的地道彼此就通了。
但真挖起來卻沒有這么簡單。
首先是擔心坍塌的問題……地窖距離地面很近,大多是用水泥混凝土制成所以不擔心會坍塌,但如果直接從側壁挖地道,地道上土層的厚度只怕連一米都沒有,這要是幾發炮彈過震動或是命中,都會導致地道成片塌陷。
為了避免這個問題,就不是直接從側壁打地道,而是先往下打,然后再朝另一個地窖方向延伸。
“注意不能直線延伸!”這是秦川對地道的要求。
斯萊因上校就疑惑的問:“為什么不能直線?我們的坑道似乎都是直線,只不過有幾個拐角!”
“坑道與地道不同!”秦川回答:“坑道更容易防御,而且基本不會出現坑道被敵人占領的情況!但是地道……如果把它打成直線的話,一旦敵人占領其中一個地窖,只需要架起一挺機槍就能威脅到另一個地窖的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