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坦克展開隊形“隆隆”的向德軍第二道防線接近,速度不快,但卻穩扎穩打一間房接著一間房的摧毀、清除,或者直接用坦克推倒,然后再繼續前進。
秦川就帶著一個營的德軍士兵駐守在第二道防線上。
嚴格來說這個誘敵深入的計劃還是有相當風險的,原因是德軍兵力嚴重不足……精銳的第一步兵團用于防守東線,臨時拼湊起來的散兵團則用于防守西線,這兩條防線大致拼湊起了洛瓦季河東岸像豆角一樣的防區。
現在,僅僅只是放進來的蘇軍就有一個團而且還有一個坦克營。
這個方向的德軍也只有一個團。
秦川將這個團分成三個部份:
第一營由格哈德帶領從地道機動到洛瓦季河防線處重新將其占領并將其守住。
這任務看起來很危險但其實卻不難做到。
原因是蘇聯人不知道德軍的地道工事,同時蘇聯人又會把主力部隊集中在前鋒往德軍防區縱深推進,于是就能打蘇聯人一個措手不及。
事情果然就像秦川想的那樣,格哈德輕松的占領了洛瓦季河防線將蘇軍切為兩斷。
第二營由秦川帶領在德防區縱深兩里處布下了第二道防線。
這里到處都是被蘇軍炮彈炸得殘破不堪的建筑,這些建筑就給了德軍很好的掩護……斷墻、廢墟、窗口等都可以做作為掩蔽的戰壕。
當然,這些戰壕無法擋住蘇軍的坦克。
秦川清楚這一點,蘇軍也清楚這一點。
所以,蘇軍164團團長葉菲姆希上校對這次進攻很有信心,即便是接到了后方防線被德軍重新占領的情報。
“安德烈維奇!”葉菲姆希上校對自己一個營長下令道:“帶上你的部隊走在坦克前面!”
“是,上校同志!”安德烈維奇應了聲就讓帶著自己的部隊貓著腰越過坦克朝前沖去。
這雖然是蘇聯軍隊常用的打法,但卻毫無疑問是正確的。
原因是坦克的對外感知能力很差,尤其此時還是黑夜,尤其這里還到處都是建筑殘骸和廢墟,尤其葉菲姆希上校還知道德國人手里有一款可以輕松擊穿T34正面裝甲的單兵武器火箭筒……希特勒幾個月前就將火箭筒用于東線,所以蘇聯人對它的性能已不陌生了。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讓坦克走在前頭,那基本上就是讓坦克去送死。
于是,葉菲姆希上校認為,他應該讓步兵走在前頭發起突襲,等這些步兵發現敵人火力點和藏身處后,再用坦克的火力對其進行壓制,同時也可以使坦克保持在敵方火箭筒的射程之外。
這種做法還是頗有成效的,在步兵、照明彈和坦克的配合下,蘇軍又成功的往前推進了幾百米。
“繼續前進,小伙子們!”葉菲姆希上校說道:“再往前一里,我們就能與82團的同志會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