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拉德所說的這些秦川其實都知道。
德國其實在很早的時候就注意到秦川所說的這個問題了,也就是步槍與沖鋒槍之間的火力空白的問題。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步槍的遠射程在戰場上是沒有必要的,原因一方面是交戰雙方的距離一般沒有那么遠,如果真有那么遠又很難命中,所以遠射程的意義不是很大。
另一方面就是遠距離完全有可以替代的武器,比如機槍、迫擊炮。
于是步兵真正需要的是一種射程在四百米左右的高射速武器。
曾經也有人考慮過用沖鋒槍的原理直接改造成步槍……這實際上就是機槍,它的后座力是普通士兵無法承受的。
于是德國就很有前瞻性的研發一種中間威力彈。
這種研究從1934年開始,經過反復實驗直到1941年才確定了7.92×33毫米步槍短彈。
它的長度比當時德軍7.92×57毫米標準步槍彈縮短了,彈頭更輕,發射火藥減少,裝藥量由47格令(注:格令是英國使用的一種重量單位,以一顆大麥粒的重量為1格令,47格令約3克)減至24.6格令(約1.6克),彈頭重由198格令(約12.8克)減至123格令(約8克)。
由此,有效射程相應縮短至四百米。子彈長度比原有毛瑟步槍彈縮短三分之一。使得槍的后坐力大大減小,很好的解決了自動連發無法連續準確射擊的技術瓶頸。
有了子彈后接下來自然就是研發相應的步槍……其實在槍械的研發中子彈的研發和確定是更為重要的,有句話叫“看槍先看彈”,子彈就基本決定了射程、殺傷力等基本性能,槍實際上就是把子彈發射出去的工具。
但在向希特勒報告時就被壓住了。
“元首認為它射程有限,無法與機槍比擬!”康拉德說:“所以在遠距離上會被敵方的機槍和步槍壓制,近距離又不如沖鋒槍!”
聞言秦川不由笑了起來。
突擊步槍是介于步槍和沖鋒槍之間的一種裝備,你當然可以說它射程不如步槍、輕便不如沖鋒槍,但同樣也可以說射速高于步槍、威力大于沖鋒槍,這就要看從什么角度去看了。
“另一方面!”康拉德繼續說道:“這種步槍必須使用新式彈藥,它無法利用原有的大量貯藏的毛瑟步槍子彈。而且它還可以連發射擊,實戰中子彈消耗量必定非常驚人。這就要求我們重新準備一整套新式彈藥系統,這無疑會給國家的生產以及部隊的后勤增加許多額外的負擔!”
“但你知道的!”秦川說:“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它會給我們帶來一次又一次勝利!”
“是的,我相信這一點!”康拉德點頭表示同意,但隨即又無奈的聳了聳肩:“但元首不同意!”
“這不重要!”秦川說。
“不,這很重要!”康拉德滿臉疑惑的望著秦川:“我不知道你為什么會認為這不重要,問題是沒有元首的同意,任何人都不能私自生產并將其裝備部隊!”
“上校!”秦川朝康拉德手中的草圖揚了揚頭,問道:“你覺得它更像步槍還是沖鋒槍?”
“與步槍相比……它當然更像沖鋒槍!”康拉德回答。
“那么,你認為元首會否定一款沖鋒槍嗎?”秦川又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