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休息只有一更,明天開始加更!
*********
這一來秦川就無話可說了。
曼施泰因說的對,面對這樣的要塞就算是飛機、坦克都無能為力,更何況還是MP43。
當然,曼施泰因最后還是打贏了這場戰,只不過它的突破方法有點笨,那就是搬來更大的炮……這種炮是被稱作“多拉”的列車炮,用鐵軌機動,口徑達到800MM,僅炮彈就重達7噸,可以穿透24英尺(8米)厚的混凝土。
另外還有3門533MM口徑的名為“卡爾”的攻城臼炮以及6門420MM口徑的名為“伽瑪”攻城炮。
前者炮彈的重量為1.5噸,后者炮彈為1噸。
要知道蘇軍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炮塔里的炮也才只有305MM,而德軍卻搬來了十余門比它還大的炮并且還隨列車帶了一堆的炮彈……然后朝著要塞狠狠的轟了五天。
五天過后,蘇軍的炮臺大多都癱瘓了,于是德軍才得以攻陷這座要塞。
然而,現在如果還用這方法顯然是不合適的。
因為這就意味著德軍還需要繼續等,等這些巨炮從德國運來發起進攻,然后打完這場仗已經是一個月后了。
這可以說是一場勝利,但同時也可以說是失敗。
因為這讓德軍對蘇軍的進攻整整延遲了一個多月……德軍已經做好了反攻的準備,但因為空中力量全都投入到克里木地區掩護曼施泰因的進攻而無法發動。
一個多月對普通人說來或許不長,但對于一場戰役來說那就是致命的……眼看德軍就要占領斯大林格勒取得最終的勝利,冬季的嚴寒卻再次來臨。(注:斯大林格勒戰役從42年6月28日至43年2月2日)
所以,秦川必須排除這個選項。
斯萊因上校從文件中拿過幾張照片,然后皺著眉頭說道:“將軍,或許我們更適合進攻刻赤半島!”
“我也是這么想的!”曼施泰因點頭說道:“刻赤半島集結著蘇聯人的四個集團軍,他們在那里構筑了三道防線,并且時不時的就朝我們發起潮水似的反攻,你們的新裝備在那更能發揮作用……”
“不,將軍!”秦川說:“我認為我們應該進攻要塞!”
“嗯哼?”曼施泰因不解的望著秦川。
“他們大炮的射程44公里!”秦川說:“且塞瓦斯托波爾是個港口……”
“是的,你說的對!”曼施泰因點頭道:“他們可以從高加索地區運來大批的炮彈,這也是我們頭疼的地方,也就是說要塞的火炮不僅可以防御塞瓦斯托波爾,它們還可以為刻赤提供火力支援,尤其在我們進攻刻赤的時候……這些火炮幾乎就是從我們后背炸向我們!”
“可是我們又能怎么辦?”斯萊因上校望著秦川:“我們只能選擇刻赤!”
“或許我們在塞瓦斯托波爾能發揮更大的作用!”秦川說。
“什么作用?”斯萊因上校問:“向那些要塞沖鋒?”
秦川沒回答,看了看文件后,就問著曼施泰因:“將軍,我想知道幾個問題:要塞下的小型鐵路的作用;鐵路上的小型火車的驅動方式,以及……蘇聯人305MM火炮炮彈的重量!”
曼施泰因聞言不由一愣,這些情報的確沒有問過,他翻了翻文件,然后就朝參謀揚了揚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