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并不代表第一步兵師從藏身處跳起來一窩蜂的就發起進攻。
“進攻有兩個難點!”從前線爬到后方后,斯萊因上校在雨披的遮蓋打著手電對地圖說道:“我們距離敵人有五百米,從偵察情況來看,這段路與我們之前接觸過的一樣泥濘不堪!”
巴澤爾等幾個軍官面上不由一冷,他們知道這意味著什么,泥濘的路上根本跑不快,甚至別說跑了,走起來都困難。
其造成的結果就是……可能會給敵人充足的準備時間組織起防御。
“另一個難處!”斯萊因上校說:“敵人遭到攻擊后可能四散逃竄,這不利于我們進攻電站!”
這個擔心也是必要的,要知道這是在黑暗中而且敵人的兵力要比德軍多得多,這種情況最怕的就是敵人分散,因為它會讓德軍無所適從不知道追哪一支敵人也不知道敵人在哪里,進而自己也會陷入混亂。
“第一個難點!”巴澤爾說:“我們可以派突擊隊潛伏至敵人陣地前突然發起進攻!”
軍官們紛紛點頭。
這是德軍常用的進攻方法,突擊隊可以不要很多人,比如一個連有時甚至只有一到兩個排,這么點人顯然無法消滅敵人,但他們的作用卻不小……可以在第一時間使敵軍陷入混亂無法組織防御,等后續部隊接踵而上時敵人就毫無還手之力了。
但第二個難處還是無法解決,這場戰斗還是有可能打成一場混仗。
想了想,秦川就說道:“我們可以從三面進攻,把蘇聯人沿著公路往電站方向驅趕!”
“我認為這樣做不妥當!”巴澤爾反對道:“黑暗中無法識別,部隊分成幾個方向容易誤傷!”
秦川說:“我們可以從槍聲分辯,MP43的槍聲很容易識別!”
軍官們不由一愣,接著紛紛點頭表示同意。
這一點是勿需置疑的,MP43使用的是中間威力彈,由于裝藥比步槍少而多于沖鋒槍,所以槍聲也介于步槍和沖鋒槍之間,最特別的還是它可以連發,所以很容易區分。
“很好的主意!”斯萊因上校下令道:“就像上尉說的,分成三部份,注意聽槍聲!”
作戰計劃很快就得到了執行,步兵團的士兵們借助黑暗的掩護機動到作戰位置……每個方向兩個連另兩個突擊排,中間主力部隊因為攻擊面較大所以多放了一個連,剩余兩個連用作預備隊。
由此也可以看出德軍軍官的指揮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