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庫油田的大力開發,其實還離不開現代所有人對其都熟知的一個瑞典化學家……諾貝爾。
1875年諾貝爾在他的秘書的勸說下放棄了開發軍火生意而選擇了在巴庫投資油田,于是原本還處于原始階段的巴庫油田很快就有了輸油管道、煉油廠以及運送到世界各地的油輪。
諾貝爾也正是因為擁有這里油田的產權,才能夠積累下巨額財富設立諾貝爾獎。
此時的巴庫,油田和煉油廠就比諾貝爾時代要多上幾倍,而且密集的分布在巴庫周圍……占地15平方公里的地區就有十幾個油田、1900口鉆井及五個大型煉油廠。
德國第11集團軍就推進到這些鉆井、油田和煉油廠前并將它們占領。
占領他們并不是件難事,這一方面是因為蘇軍兵力空虛根本無法阻擋德軍,另一方面也是因秋列涅夫大將還抱著能將巴庫奪回來的希望所以并沒有下令炸毀這些煉油廠和油井,否則別的不說,要炸毀煉油廠卻并不是難事。
“少校!”埃伯哈德看到這一個個煉油廠和油井就帶著疑惑問著秦川:“我認為這里并不是防守的好地方!”
“我也是這么認為的!”一連連長里夏德接嘴道:“敵人隨便一發炮彈都有可能引起大火甚至爆炸,可我們卻在它們附近駐防!”
“或許這才是少校選擇在這里駐防的原因!”庫恩回答:“蘇聯人要是走進這片區域的話,他們也知道自己面臨的會是什么!”
秦川點了點頭,回答道:“這些是蘇聯人的東西,他們會抱著把它們搶回去的希望所以投鼠忌器!”
“但是少校!”三連連長弗格曼上尉說道:“如果他們最后發覺得不到這些煉油廠,還是會選擇炸毀它們的!”
“是的!”秦川回答:“所以我們才要對它們進行應急保護措施!”
在占領煉油廠后,德軍第一步做的就是搬空煉油廠里的汽油。
“可是我們要怎么抵擋蘇聯人的坦克?”弗格曼上尉問:“這里一片空曠!”
“我們用汽油!”庫恩回答:“煉油廠里的汽油!”
“不,我們不需要這么麻煩!”秦川朝前方的輸油管道揚了揚頭,說道:“我們用它就可以了!”
庫恩在方向上是猜對了。
蘇聯人可以用火戰壕攔住德軍的第22裝甲師,同樣德軍也可以,畢竟巴庫永遠都不缺燃料。
區別在于蘇聯人構筑的火戰壕工程量較大,德第11集團軍無法也沒有時間像他們那樣構筑一道又寬又長的戰壕然后把石油、汽油一古腦兒的往里頭灌。
但德軍卻不需要這么做,因為他們實際上是在油田之間構筑防線,也就是用戰壕將巴庫周圍的十幾個油田兩兩連接起來,而這些油田之間又有輸油管道……
所以,他們要做的就是在輸油管道附近挖一道壕溝,然后把輸油管道拆開讓里頭的石油盡情的在其中流敞。
當然,這也是要看具體地勢高低進行不同操作的,如果已方地勢較低的話那石油就一路回流燒自己了,這就要求德軍事先選擇地勢較高的位置駐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