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隔了半小時,蘇軍坦克再次“隆隆”的開了上來。
或許是因為蘇軍在上次進攻中摸清了德軍防線的位置,所以這一回居然用大口徑迫擊炮來了次長達十分鐘的炮火準備……迫擊炮射程近、威力小,蘇軍不太擔心它會對煉油廠造成破壞。
這十分鐘的炮火給德軍造成了一些傷亡,迫擊炮炮彈角度大,有些炮彈很巧合的直接落入戰壕內爆炸,于是戰壕里就此起彼伏的響起了慘叫聲和呼叫醫護兵的聲音。
不過德軍士兵對此都習慣了,打仗是無法避免傷亡的,就算是身經百戰的老兵也一樣。
這就是戰爭與其它東西的不同之處……其它技能,你只要掌握它的規律或是努力學習它的原理將它摸透,它就會在你的掌握之中。但戰爭永遠也做不到這種程度,因為它從某種程度來說是沒有規律的,你無法知道下一秒炮彈會在哪里炸開誰會因此送命。
等炮聲過去后,大批的坦克就出現在陣地前五百米左右。
“我敢保證!”維爾納叫了起來:“這次他們是出動主力了!”
“我們都有眼睛,維爾納!”面包師回答。
他們說的其實是另一件事,也就是應該要放石油了。
這一點不需要他們擔心,因為在曼施泰因的命令下,德炮兵已開始朝蘇軍傾瀉炮彈……有從蘇軍那繳獲的榴彈炮也有迫擊炮。
這打法與蘇軍上次進攻時有些不同,當然目的也不一樣:這一回是為了用炮聲來遮掩石油流出的“嘩嘩”聲。
對此,蘇軍方面一點都沒有起疑,在其后觀察戰局的切爾諾夫甚至還覺得有些得意,因為他以為這是德國人看到這么多坦克于是亂了手腳胡亂開炮……他的確有理由這么想,榴彈炮無法擊穿T34坦克的裝甲,迫擊炮可以越過坦克造成一點傷亡,但同樣也無法阻止蘇軍前進。
更何況……
切爾諾夫下令道:“命令炮兵部隊,壓制對方炮兵!”
“切爾諾夫同志!”參謀問:“有可能會誤炸煉油廠……”
“讓他們瞄準了打!”切爾諾夫打斷了參謀的話:“瞎子也能看到他們炮口發出的火光!”
“是!”參謀應了聲。
但其實要做到這一點是很困難的,這倒不是因為無法計算目標的距離……炮兵觀察員能輕松做到這一點,也就是利用三角形測量法,相隔一定距離的兩組炮兵觀察同時測量同一個目標,從測出的夾角以及兩者的距離就可以利用三角函數的知識計算出目標的距離。
難點在于外高加索方面軍使用的火炮是相對落后的M1910式火炮(此時蘇軍更先進的火炮是M1938式,不過它大多裝備前線部隊)。
這種火炮在五公里左右的偏移量隨便都有上百米,而德軍距離煉油廠又近,所以誰也不敢保證炮彈是否會砸到煉油廠。
但炮兵還是按命令開火了,十分幸運的是沒有炸到煉油廠……他們不知道這也正是德軍所希望的。
在蘇軍及切爾諾夫將注意力集中在坦克的沖鋒和炮火壓制時,石油就從輸油管道“嘩嘩”的流向壕溝,然后再從壕溝溢出流往蘇軍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