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秦川點了點頭。
“可是這幾乎不可能,少校!”康拉德搖頭道:“你知道的,V1之所以能飛往目標,那是因為目標就在那,它是一個不會動的建筑或是機場、彈藥庫什么的……我們可以計算它的距離、角度,甚至還可以修正它的彈道。但是ME163的目標卻是敵人的飛機,雖然B17目標大而且飛行速度不快(注:B17最高時速483公里),但那是一個在空中快速移動的目標……”
“ME163的飛行速度比它快得多,不是嗎?”秦川問。
“是的,當然!”康拉德說:“950公里的時速幾乎就是B17的兩倍,可是……”
“也就是說完全有可能追上!”秦川打斷了康拉德的話。
“問題是怎么追?”康拉德疑惑的攤了攤手:“目標是移動的,我們無法對ME163說‘嘿,它就在那,上去撞毀它’,或是給它一張圖片讓它認……”
“你似乎忘了電視制導,上校!”這一次是漢娜打斷了康拉德的話。
“不不,我并沒有忘記這個!”康拉德回答:“事實上,我們已經將電視制導應用在V1上了。但它還是存在少校所說的問題:速度太快無法及時準確的判斷距離,操控員還沒反應過來它已經越過目標了!換句話說,就是操控員無法掌握引爆時間,這與攻擊固定目標的V1完全不同……”
“這并不問題,上校!”秦川回答:“事實上,操控員這個不需要操控員來完成,因為,我們有近炸引信!”
康拉德不由半張著嘴巴,然后緩緩點頭說道:“這或許能行。將電視制導與近炸引信結合在一起,操控員只需要盯緊自己的目標,操作著ME163飛向目標……”
頓了下,康拉德又說道:“在此之前我們必須解決另一個問題,近炸引信極其敏感,我們在調整導彈姿態時就有可能觸發它!”
康拉德說的是對的。
近炸引信的工作原理十分簡單,就是發射出電磁波探測與目標的距離,如果距離在不斷減小那就不觸發,一旦距離變大就會在那一刻引爆,由此實現炮彈在與目標最近的位置自動引爆。
這對運動軌跡沒有太大變化的炮彈是沒有問題的,但ME163就不一樣了……
ME163在飛行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的調整飛行姿態,在這調整的過程中就有可能出現兩者距離從不斷減小轉為增大,于是就過早的觸發了近炸引信。
“我們可以進行一些必要的計算!”漢娜說:“比如……ME163需要九十秒的時間爬升到9000米高空,我是說,如果目標的位置在9000米的話,近炸引信就在最后一千米開啟!”
“說得對!”康拉德點頭贊同:“也就是說,近炸引信一開始處于鎖定狀態,進入高空后再解鎖,這樣一來就會成級數的減少因為調姿而過早觸發引信的錯誤!”
接著康拉德又說:“不過它有個缺陷,有可能會被敵人無線電干擾而失去作用!”
“是的!”秦川對此表示同意。
這個缺點在V1無線電制導時就存在而且沒有解決,所以只是種過渡的方法,可以短期內解決無法對付高空目標的空白。
“接下來就是你們的問題了,上校!”秦川對康拉德說:“你們是科學家,你們要找到更好的方法使ME163能夠自己調整姿態跟蹤目標,比如為它安裝微型雷達或是其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