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程度來說,希特勒以南方集團軍為主力發起的這場戰役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了。
就像之前所說的,高加索地區和斯大林格勒二者取其一,就能達到封鎖蘇聯能源的目的。
現在高加索地區已經在德軍手里,于是蘇聯來自巴庫方向的能源供給就徹底被切斷,要知道那可是占比71.5%的能源,蘇聯可謂損失慘重。
這時候德軍原本該緩一緩。
原因很簡單,奪取巴庫就意味著蘇聯工業能力下降,而假以時日等德國恢復了外高加索的煉油廠以及兵工廠后,德國對東線的運輸壓力就會成級數增加……此消彼長之下,蘇聯與德國的差距就會越拉越大。
但秦川卻知道這幾乎不可能。
因為,德軍不會在如此巨大的勝利面前停住前進的腳步,希特勒也不會,尤其是在他們還有進攻能量的時候……停止進攻就意味著錯失良機給敵人喘息的機會。
這是人類的本性。
所以秦川就出現在距離斯大林格勒只有三十公里的位置……第21裝甲師已經前出到這里,第一步兵團隨后就在隆美爾的命令下跟進。
第21裝甲師師長斯特萊克少將在看到斯萊因上校和秦川向他報道時,就抬頭說道:“我總算是等到你們了,我已經受夠了那些羅馬尼亞人了!”
后來秦川才知道,因為第一步兵團被調往高加索地區作戰,所以第21裝甲師就缺乏為坦克提供掩護的步兵。斯特萊克將軍一直想從其它部隊中調一支德國士兵來補上這個空缺,但無奈的是德國部隊都有自己的建制和自己的任務,任何一個將軍都不愿意使自己的部隊少一點。
無奈之下,第21裝甲師只能臨時征調羅馬尼亞第20步兵師擔任這個任務……第四裝甲集團軍里配屬了大量的羅馬尼亞士兵,總共三個軍里有一個軍另一個師是羅馬尼亞人,他們主要是擔任后勤補給以及類似清障、修路這樣的工作。
與這樣的軍隊實施步坦協同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用斯特萊克的話說,就是:“我們在戰場上更擔心的是自己人而不是敵人,因為他們總是在我們要前進時擋在坦克的履帶前。相反,需要他們前進時卻發現他們全都躲在坦克后面!”
抱怨完后,他又熱情的與斯萊因上校和秦川握著手,說道:“歡迎你們回來,這是我最近聽到的最好的消息!”
“拜托,將軍!”斯萊因上校說:“我們距離斯大林格勒只有30公里了,這難道不是好消息?”
“你認為這是好消息么?”斯特萊克將軍說:“上校,如果你認為敵人會這么輕易的讓我們開進斯大林格勒,那你就錯了!”
斯特萊克將軍說的沒錯,隨著德軍步步進逼斯大林格勒,蘇軍的防衛也跟著越來越嚴密。
當然,這也有一部份是斯大林在此之前親自到斯大林格勒組織工作組建了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和東南方面軍,并建立了“懲戒營”、“阻截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