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并不是什么難事……就是開著坦克一路往南幾公里并進行火力試探,到達斯大林格勒的防御圈時或者是遭遇蘇軍頑強抵抗時就可以停下腳步了。
不過這個舉動卻把斯大林嚇得不輕,因為此時駐守斯大林格勒的只有蘇第62集團軍和第64集團軍的殘余軍隊……他們大部份兵力都在外圍防線上被德軍殲滅了,此時雖說有兩個集團軍,但總兵力只有9萬人。
于是斯大林馬上就給副最高統帥朱可夫發了封電報:“斯大林格勒的形勢急劇惡化,敵人已經成功的完成了對斯大林格勒的三面包圍,前鋒距斯大林格勒只有3俄里(1俄里等于1.06公里)。如果北部集團軍不立即朝敵人發起進攻,那么斯大林格勒很有可能在今天或是明天就有可能被攻占。所以,應要求位于斯大林格勒以北和西北的各部隊司令員立即突擊敵人和援助斯大林格勒軍民,不得有任何延遲。現在延遲就等于犯罪!”
但朱可夫的看法卻不一樣,主要原因是北面的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兵力不足準備不夠……
這還要從南方集團軍群朝斯大林格勒發起進攻說起。
德軍是三個集團軍群也就是北方集團軍群、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由北至南的排列組成一條大致平整的防線與蘇軍對峙。
這樣如果是原地不動那就沒問題,各自守著自己的防線互相掩護友軍的側翼。
或者,如果德軍的物資和兵力足夠三個集團軍群同時發起進攻的話也不會有問題,三個集團軍齊頭并進互相掩護。
問題就在于德軍在莫斯戰役的失敗后短時間內無法集聚如此多的物資和兵力供三個集團軍群同時進攻。
事實上,德軍只夠讓南方集團軍群發起進攻。
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南方集團軍朝前進攻時自然就會形成一個突出部,而且隨著南方集團軍在前線取得的勝利越來越多部隊越來越深入敵人腹地,側翼就會越來越長而且極易遭到敵人穿插包圍。
這顯然是極其危險的,因為這不僅會威脅到南方集團軍群的后勤補給線,還會切斷南方集團軍群與中央集團軍群和北方集團軍群的聯系。
但這個問題卻被德軍十分有創意的解決了。
方法就是沿著頓河進攻……頓河是從哈爾科夫往東南方向流向斯大林格勒的。
這可以說是一種巧合,也就是德軍巧好是計劃從哈爾科夫發起進攻,蘇聯就搶先一步從哈爾科夫發起反攻。
德軍將蘇軍的反攻打敗后,順勢就發起了早就計劃好的進攻……一邊進攻一邊在頓河沿岸駐防甚至擺出要渡過頓河的架勢。
這其實是德軍分散蘇軍兵力的一種策略,因為眾所周知,這時代想要渡河作戰是十分困難的,尤其是蘇聯人在河上還擁有炮艇之類的裝備,而德軍極其缺乏渡河工具。
所以,德軍其實從一開始就沒想過要渡河,他們擺在頓河沿岸掩護側翼的都是戰斗力很低的羅馬尼亞軍隊、意大利軍隊等,主力第6集團軍就在前鋒直奔斯大林格勒。
這也是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失敗的原因之一,讓戰斗力低下的仆從**掩護側翼,在春、夏、秋季還是行得通的,因為這年代渡河兩棲作戰十分困難,蘇軍的戰斗力同樣也不行,不敢貿然渡河對這些部隊發起進攻。
但一到冬天頓河冰封了,這些仆從國的軍隊就再守不住這樣一條長長的防線了,于是南方集團軍群薄弱的側翼就完全暴露在蘇軍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