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陣炮彈和火箭炮的嘯聲中,朱可夫的科特盧班攻勢就展開了。
實際上蘇軍的科特盧班攻勢并沒有攻進城里,原因很簡單,蘇軍是希望能用最快的速度突破德軍的防線切斷科特盧班東部德軍與其主力的聯系同時與斯大林格勒取得聯系。
因此這場戰斗講究的就是速度。
在這樣的考量下顯然是不能以科特盧班城為進攻節點,這一方面是因為巷戰更耗時,另一方面則是巷戰不利于坦克部隊作戰。
朱可夫定下的實際突破口是科特盧班郊外兩里的139.7高地與庫茲米希之間長達五公里的路段……占領高地就可以保護蘇軍側翼的安全,同時在高地下方還有一個孔納亞峽谷,蘇軍可以利用高地和峽谷構筑一道防線阻擋來自德軍主力壓力,然后蘇軍就可以放心的切斷并吃掉科特盧班以東的德軍。
計劃是很完美,但現實卻很殘酷。
戰斗一開始進行得很順利,近衛第一集團軍司令莫斯卡連科親自在前線指揮部隊作戰。
首批投入進攻的部隊有配屬近衛第一集團軍的近衛第38師、近衛第39師,以及坦克第16軍。
近衛第38師負責進攻139.7高地以及牽制科特盧班的德軍,近衛第39師負責占領并沿著孔納亞峽谷駐防,阻止一切有可能的從西面而來的德軍的威脅。
坦克第16軍是這場戰斗的主力,它負責用最快的速度沿著兩個近衛步兵師開辟的通道往斯大林格勒方向穿插,接著從側面對科特盧班以東的德軍發起突襲。
從這方面來說,蘇軍的戰術已漸漸成熟了,因為在這戰術上已經可以看到一些德軍“閃電戰”的影子……雖然蘇軍永遠也不會承認,但他們其實也一直在研究和學習德國的戰術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這很正常,甚至可以說天經地義,只不過因為蘇軍沒有制空權而且通訊裝備較落后所以學得都不是很像,戰斗力也大打折扣。
139.7高地半小時后就落入蘇軍手里……這個高地上只駐守一個營的德軍部隊,蘇軍集中炮火對其進行一陣猛轟,然后用兩個團的兵力對其展開輪番沖鋒,在付出五百多人的傷亡后,就全面占領了139.7高地。
孔納亞峽谷的占領也很順利,這道峽谷是南北走向的,德軍需要的防線是東西走向的,所以這道峽谷基本無人駐守,如果說有的話就只有德軍在公路上設下的兩個哨卡。
只不過這兩個哨口卻給蘇軍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麻煩,因為哨卡設在交通險地,德軍用機槍和50MM迫擊炮駐守在一面是峽谷一面是峭壁的路口上,蘇軍幾次沖鋒都無法突破,直到一輛T34坦克隆隆的開了上來才解決了問題。
接著坦克第16軍稍稍停留集結了下兵力,就朝國營農場推進。
蘇坦克第16軍由一個坦克旅一個步兵師和一個摩托化步兵師組成,總兵力兩萬三千人,坦克80輛。
這兵力不算多,但第16軍軍長帕韋爾金卻一點都不擔心,因為他得到的情報是在國營農場只有敵人一個步兵團在防守,并且那里的地形還一片開闊十分適合坦克部隊作戰。尤其是德國人的防線還是朝向斯大林格勒的。
也就是說,第16坦克軍不但兵力裝備占優,還是從敵人的后背殺上去。
事實上,在通過139.7高地兩個關卡后,地形就已經漸漸開闊起來。